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城镇琐事-最新城镇新闻-城镇故事-城镇天

李成蛟:感动心灵的高原代职经历

时间:2024-08-13 03:06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61 次
李成蛟:感动心灵的高原代职经历,

  

  李成蛟(前)近影

  2007年7月,组织上派我到西藏山南军分区代职,任副政委。在代职的半年里,按照军分区党委和司令员、政委的分工安排,我有机会7次深入到错那某边防团,亲身经历了那场“8.10”特大泥石流灾害,先后和两级军区工作组一起组织参与了泥石流灾害救灾重建、事件核实、典型事迹宣传和庆功表彰等一系列工作。指导和参加了某边防团退选补工作,深入到了大部分边防连队和哨所,亲身感受到了这个平均海拔4370米的团队官兵的工作、生活情况。在走近官兵的内心世界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老西藏精神,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可以说,风雪边关的广大官兵,每一个人都是一本打开的书;每一座军营、哨所都是无私奉献的丰碑;每一名官兵的背后都记载着生动传奇的故事。这一部部闪烁着精神火花的书本,是永远学不完、挖不尽的精神“富矿”,是在别的地方永远也见不到的精神家园。在送别老兵的日子里,特别是边防营参加抗灾救灾的老兵们,告别军营的场面,使我终生难忘。在与100多名老兵的谈话中,每一个人的谈话,都让我的眼窝里含着泪水,握着战士们那双粗糙的手,看着他们干裂带着血丝的嘴唇、紫红发青的脸庞,听着那沙哑坚定的声音,我的内心既充满着崇敬,又怀着一种同情。看到他们,我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也是这个年龄,可是相比之下,生存环境的差别竟是如此之大。一位到过高原的首长说:“在风雪高原躺着也是一种奉献,但是我看到的官兵不仅没有躺着,而是用常人难以想象的钢铁意志,坚强的挺立在这里,战胜了各种恶劣环境,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和内地的官兵一样高标准地完成了教育训练、战备执勤、边防巡逻、农副生产等各项任务。”创造出了高原军人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为祖国领土完整甘愿吃亏奉献的时代精神。

  

  

  在通向高原的路上

  

  在边防我认识了一位叫吴小军的二级士官班长,在战斗班当班长时,他带出了一个标兵班,荣立三等功,后来他发现连队的蔬菜供应不足,战士们的训练和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就主动提出担任种菜班的班长,带领2名战士开荒种菜。在别人难以想象的悬崖峭壁,开垦出了3块菜地,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开荒种菜上,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失败,终于试验成功。他常年住在远离连队四面透风的木板房里,每天晚上要盖三床被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一干就是5年,腿和脚几次被冻伤,脚趾盖3处脱落,至今还有留下的伤疤。在老兵即将离队的前一天,我在蔬菜大棚里见到他,他正在给新兵传授种菜的方法。连长、指导员说:“由于指标名额紧张,他没有机会转三级士官了,连队让他回到班排休息几天,可是他却不肯,一天也没有离开四面透风的小木屋。”在与他的交谈中,他流露出了还想继续留队的想法,但组织上的决定他表示坚决服从。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兵,他的背后竟有那么多传奇的经历。他的家乡位于浙江千岛湖,家中有百万资产,又是独生子女,在家业正需要他的时候,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强烈要求到高原来当兵。当了2年兵后,家里又一次动员他回去经营家业,可是他坚定了留在高原的决心,不但转了一级而且还转了二级。在这8年里,他处了7个对象,对方的条件就是脱军装下山,否则免谈,他更是倔强,我宁可打光棍也不下山。我问他:“你为什么顶着这么大的压力留在边防,你为什么对高原这么执着?”他说:“我在繁华富裕的都市里过着无忧无虑的舒适生活,物质上要啥有啥,但是我却越来越感觉生活没有目标和动力,意志衰退,虽然不缺氧,但缺精神。来到高原边防,正好相反,虽然缺氧,但是不缺精神。我在这8年里,吃尽了内地人难以想象的苦,承受着家人不支持、对象不理解的痛苦,但是我学会了坚强,磨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体会到了兄弟情、战友爱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这些都是管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我坚信用这种精神回家也能挣到大钱。”临走时他对我说:“首长能不能给我签个名、合个影?”我在他的日记里留下了这样的几句话:“你是高原的雄鹰,边关的铁汉,部队的好兵;你用8年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坚强,你虽然在高原缺氧8年,但一生都不会缺精神。”在送老兵的途中,经历了临时住宿点、兵站、军地的欢送大会、机场,我每次都在众多的人群中寻找这个老兵,每一次都是含泪紧紧握住他的双手,内心充满着对这位老兵的敬佩和依依不舍之情。我用最快的速度超过了长长的车队,当我把在小木屋前给他照的照片送给他时,他显得很激动,登飞机的那一刻,我看见他流下了泪水。

  

  

  

  “高原红”写在战士脸上

  

  在高原的半年里,许多发生在我身边的事让我感动不已,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在鼓舞和鞭策着我,和我一起共事的分区10位班子成员,平均在高原的时间23年。司令员孙德宇在高原工作了20年,有2次参战的经历。在西藏3个艰苦地区工作过,曾经是西藏军区最年轻的营长、团长、旅长、军区副参谋长,在正师职岗位上一干就是9年。在一个班子里工作,从来没有看出他疲惫的样子,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像一团火一样一心一意扑在分区的事业上。上任的第一年,就走遍了几十个边防连队和所有哨所,边防情况他如数家珍,被官兵誉为边防“活地图”。政委宋文良在高原工作了34年,一入伍就在西藏最艰苦的阿里地区,参加了89年的拉萨戒严,曾经在4个最艰苦的地区任过各级主官,在军区机关任处长和副主任期间,参与了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等重大活动,曾经也是西藏军区最年轻的处长,在正师职岗位上工作了8年,对事业始终有一种不气馁、不服输的劲头,始终充满着做一等工作、创一流佳绩的豪迈激情。仅去年一年就去了边防9次,边防一线的干部他都能叫上名字来。在他的组织领导和果断指挥下,去年八月,分区和边防某团成功地规避了8.10特大泥石流灾害,受到军委首长的高度肯定,成都军区党委为他荣记了三等功。副司令员张建刚,曾经是边防某团的作训参谋,1986年跟随原团长高明诚一起顶风冒雪执行边防勘察任务,在营救团长的途中,遇险昏迷倒在风雪路上,后来被道班工人抢救过来,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其他班子里的同志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艰苦和奉献经历,都在高原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和值得回头看的历史。有的身体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疾病,有的家中遇到了不幸,有的在边防巡逻中受了伤。夫妻两地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很平常的事,但他们都能以进取心和平常心默默无闻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这种以高原为家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

  

  

  

  与边防连生产班战士合影

  在我代职的半年里,经历和听到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在边防跑面蹲点的三个多月里,我经历了山体滑坡、龙卷风、暴风雪等自然灾害给边防部队带来的生存危险。通往边防连队的道路经常被阻断,通信供电成了最大的难题,营与连之间、连与哨所之间虽然只有十几公里,但是陡峭的悬壁,崎岖的山路,官兵们生存用水、用油等只能用人力肩扛背挑,官兵被摔伤、脸上和头部被山石和荆棘划破是常有的事。背汽油上山,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到官兵们的生命,一次下来,累得筋疲力尽,恶心呕吐,连饭都不想吃。一位退伍老兵跟我说,我们从电视上看到华山上挑夫的画面,常人看来就已经够艰难的,但我觉得我们比他们还艰难,回到家乡我们用在这儿的一半力气也能混个好日子。在采访成功规避特大泥石流灾害事迹时,我意外地听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三级士官哨长妻子生了孩子后,由于哨所上没有电话,孩子出生半年了,也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正好一个战士下山背给养,他就求这个士兵给家里打个电话,核实一下是男是女。这个战士为了打这个电话,绕了近20公里的山路,在一个村庄里终于打通了电话,回到哨所,几个兵好一阵子欢喜。老兵退伍前的一天,我费了很大的劲,爬上了一个海拔4500多米的高山哨所,来到一个活动空间不足几平方米的木板房。当我走近哨所时,望着三个脸色铁青,嘴唇干裂出血的战士跑过来,气喘吁吁地向我敬了礼,说:“首长,辛苦了!”他们见我戴着大校军衔,刚开始感到很紧张。吃中午饭时,战士们变着花样,给我做了一大桌的菜,拿上了一瓶红星二锅头,我到高原后很少沾酒。当3位战士用白水敬我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喝酒?哨长告诉我,山上只有这一瓶酒了。”我把他们敬我的一碗酒干了之后,他们很满意地笑了,干裂的嘴唇也同时流出了鲜血,这一情景让我泪水夺眶而出,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此时,我的内心好像也在流泪,想到几个战士黑天没电、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尤其是孤独寂寞一呆就是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来过的人简直无法想象他们竟然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战士们是怎么熬过来的?难怪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军委首长的慰问电传到边防时官兵们都流下了热泪。当时我就想,要是有孤独寂寞的吉尼斯纪录,他们当之无愧。就在这前一天,团宣传股报道员闫立兵给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14 04:09 最后登录:2024-09-14 04: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