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轶事

当前位置: 城镇轶事 > 自然风貌 > 文章页

孟晓苏:错误政策推升房价上涨 呼吁小产权房合法化

时间:2025-04-09 21:23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4 次
由和讯网和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所,中华博士会共同策划的“百名博士献策新型城镇化”系列访谈已经拉开帷幕,我们第一期有幸请到了孟晓苏博士。新型城镇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孟晓苏博士为我们做了详细解读。

由和讯网和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所,中华博士会共同策划的“百名博士献策新型城镇化”系列访谈已经拉开帷幕,我们期有幸请到了孟晓苏博士。新型城镇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孟晓苏博士为我们做了详细解读。

新型城镇化要造城但不是单一造城运动

孟晓苏表示,不能说城市化不造城,城市化当时要造城,但不能把它单一地看成造城运动。“中国的城市建设应该说是城镇化重要的支柱产业,城镇化一定要支柱产业。我同意这种说法:城市化不是造城运动。但不能否认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当然会要有城市的产生和城市的发展,但不能把它单一地看成造城运动,在中国的城市化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人员进城的问题。”

城市带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模型,在这个城市带之中要有大、中、小城市,也还要有农村。“未来的城市化,我认为中国一定是多元的,在多元之中,特别是要令人关注的是都市群体的出现和发展,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同时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工农业和社会产值。”

新型城镇化的问题是法律滞后

对于新型城镇化整合面临的问题,孟晓苏认为是法律滞后。“不是农民,而是法律滞后,法律需要修改。我们面对着和国外起步城镇化有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提的新型城镇化和国外那种单纯的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工业和农业同步有不同内容,它更符合中国的实际。”

孟晓苏表示,“小产权”和“城中村”是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土地来解决城市保障房不足的有效手段,为社会做了巨大的贡献,既为自己创造了财富性收入,而且还解决了政府历史上曾经12年不建保障房造成的问题。

呼吁小产权房合法化及农民带“地票”进城

孟晓苏认为,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打破农民进了城、土地还要在家里这样一种人地分离的格局,要让农民带“地票”进城。一方面,他呼吁农村小产权房的合法化,另一方面,对于城镇化后农民的宅基地能不能用的问题,“可以把土地交还给集体经济组织,把地票(建设指标)拿到移民所在的城市,比如农民是在苏北,穷地方,但苏北的土地种粮食和上海(楼盘)旁边的土地种粮食一样的产出,农民就把地票带到了上海,上海拿到这个地票以后,汇集起来就可以在周边占用一些土地,如果他占用的是耕地,那苏北一亩耕地复垦变为耕地,这样里外里国家就没有多损失耕地。”

而对于重庆(楼盘)试点宅基地流转,孟晓苏表示,“目前重庆的地票试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它本身的问题,而是不能够通用。土地地票一定是通用,它决不光是重庆的农民挪到重庆市,而很有可能重庆的农民挪到北京(楼盘)和上海,挪到什么城市,这个地票就交给哪个城市。大致上在每个城市能够有一套产权型,能够解决居住的经济适用房,这土地资源就可以合理利用了。”

制度改革应当听取地方意见

对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和利益的平衡问题,孟晓苏认为,中央和地方的目标应当总体应该是一致的,但近些年发现这种不一致越来越多。这时改革一定要听取地方意见才能制定好的政策。“我们没有这样的机制,让干部们能够从基层来了解情况,甚至有些机关干部只有多年待在机关里才能够获得提拔,这是在干部管理方面一个很大的漏洞”。

“这几年经济在非常好的情况底下萎缩,就是因为连续三年的打压,造成了主导产业萎缩”。孟晓苏表示,现在反思什么使我们的政策出现这么大的背离和失误,还是因为不了解实际,不接触实际。

错误政策推升了这几年房价上涨

对于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及调控政策,孟晓苏表示,错误政策推升了这几年房价上涨。“我们看到的是调控一次上涨一次,越调控越上涨。错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抑制了供应,在抑制需求的情况下看起来好像销售额能够下降,或者增长慢,但是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是抑制不住的,你稍微一放松它就反弹。”

孟晓苏认为,对房地产业的模糊认识已经阻碍到城镇化的发展,导致诸多的产业起不来,人们对一些产业的恢复缺乏信心。而预言房价泡沫会破的专家错误地判断了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的城镇化仅从城镇化这一个数据讲是100年前的美国,50年前的日本,40年前的韩国,我们还处在人家那个发展阶段。中国老百姓的旺盛需求会拉动房地产增长,通过对房地产的需求带动大约50多个产业占GDP总量一半以上产业的增长,从而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这是未来的大趋势,在多少年之后应该是这样。是不是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产业的地位,将决定着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是不是顺畅。”

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将继续是支柱产业

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和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孟晓苏表示,中国的城市化刚刚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肯定继续是支柱产业,它继续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不缺建设用地缺的是土地的合理集约利用

对于中国土地稀缺问题,孟晓苏表示不认同。他认为中国不缺建设用地,其实是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土地,特别是当宅基地复垦,而把地票拿过来的时候。“自从全面招拍挂以后,政府把所有的土地揽到自己手里以后,自己的开发能力不足,所以国土资源部就使出吃奶的劲也供应不上整个城市和城镇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改革。历史上农民的宅基地占了建设用地的主要部分,比城市建成区要大好多倍,所以现在就要考虑如何把农民这块土地利用起来,光现有的空心村、空心镇,中国合村并镇建设新农村,富余出来的土地再通过地票置换或其他方式的转移,就足够目前发展城镇化用地。”

孟晓苏还表示“中国的城市本身的发展也是需要外延型和内含式两个方向发展。内含就是旧城改造,现在中国城市平均容积率是0.33,应当改造达到0.5。外延式扩张,就是城市必然要扩张出去,这种扩张不应当是浸漫式的,而应当是有方向的,每个城市群体都要找准方向。”

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并不发愁土地,需要的是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的扩张城市的规模。”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19 17:04 最后登录:2025-04-19 17: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