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省统计局在省内部分地区开展了2015年四川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现状问卷调查,调查涉及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现状、就业创业及市民化意愿与诉求等诸多方面内容,本期报告将着重对进城务工创业人员市民化意愿与诉求进行分析。 图1 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地的意向情况 (三)进城务工人员对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住房存在较大分歧 调查显示,在被问及“如果转为城镇人口,您是否愿意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同等价值的城市产权住房”,受访者态度不一,分歧明显,愿意者、不愿意者和犹豫难定者各占三分之一左右,不愿意者占比略高,达35.3%,在愿意者中还有32.2%的或愿用宅基地或愿用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住房,总体看,受访者对用农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住房态度较为保守谨慎。 图2 进城务工人员用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权换住房的意向情况 (四)半数以上进城务工人员愿将农村医、社保转换为城镇医、社保 调查显示,有52.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农村医保、社保转换为城镇医保、社保,分别比不愿意者、犹豫难定者的占比高了31.5个和26.3个百分点。 图3 进城务工人员用农村医、社保转换为城镇医、社保意向 二、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及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诉求情况 (一)城市生活成本高、城乡户口差别不大、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以及农村土地有较大增值潜力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不愿落户城镇的四大主要因素。据调查,有43.6%的受访者将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差,不如农村安逸自在作为不愿落户城镇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差别不大,没必要,占比38.5%;想保留家中土地承包权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以及农村土地有较大增值潜力不想放弃列第三和第四位,占比分别为37.8%和33.7%。 图4 进城务工人员不愿落户城镇的主要原因 注:本题为多选,调查百分比加总结果不为100% (二)收入低、房价高、就业不稳定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三大主要障碍。调查显示,在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诸多因素中,有66%的受访者将收入太低,城市生活成本太高视为首要因素,其次是房价太高买不起和就业不稳定,缺乏保障,占比分别达60.7%和46.5%。列第四、五位的分别是落户大城市门槛条件太高和不愿放弃农村宅基地及土地承包权,占比分别为21.7%和18.4%。相比之下,受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小,如生活习惯、观念差异太大和受城里人歧视缺乏安全感等,占比均在6.6%以下。 图5 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 注:本题为多选,调查百分比加总结果不为100%。 (三)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诉求 据调查,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住房、养老、子女义务教育三方面,基本住房保障是进城务工人员最希望享有的市民化待遇。调查显示,在被问及“您认为进城务工人员要享有本地市民同等待遇,目前最急需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是什么?”,选择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和子女义务教育,占比分别为50.9%、42.2%和37.5%。医疗卫生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劳动技能培训和失业保险也受到较多的关注,选择占比在18.8%—28.7%。 图6 进城务工人员认为最亟需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三、进城务工人员对政府进一步做好其权益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一)希望切实推进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福利保障工作,更加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在住房、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在住房方面,进一步增加适合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的公租房数量,对收入较低经济困难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租金优惠;在随迁子女入学方面,政策更公平、更透明,手续更简便,费用更合理;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宣传更到位,落实更给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方面,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并将其服务管理纳入城镇社区、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经常性工作,实行与本地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 (二)希望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工作。一是加大对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不购买保险,克扣、拖欠工资等侵害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法律援助的力度,及时帮助进城务工人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希望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创业的支持力度,切实简化办证手续,进一步降税减费,在项目咨询、创业资金等方面给予创业者更多的帮助,为进城务工人员创业提供更加平等宽松的环境。 (四)希望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对进城务工人员多理解少斥责,公正文明执法,让进城务工人员享受与普通市民同等待遇。 (五)希望持续改进进城务工人员金融服务,把信贷支持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创业作为重点,立足其贷款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开办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消费、返乡创业和困难救助等贷款新品种,全面覆盖生产生活需要,让进城务工人员同等享受现代金融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