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掩饰不了的爱

走进耶路撒冷

走进耶路撒冷摘要: <p class="ql-block">一直有种说法:耶路撒冷既是天上城,又是地上城;耶路撒冷可以是信仰,可以是信念,也可以是希望。&l...
<p class="ql-block">一直有种说法:耶路撒冷既是天上城,又是地上城;耶路撒冷可以是信仰,可以是信念,也可以是希望。</p> <p class="ql-block">2014年,我曾随法国文化历史考察团去了耶路撒冷,而且幸运的由以色列的大学教授为我们讲解,在旅行的过程中学习了不少历史知识。</p><p class="ql-block">还是那句老话,我虽是无神论者,但愿意尊重人类所有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能亲临历史上如此重要的历史古城耶路撒冷,在这个历史如此厚重的对方,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对照历史进行“实地丈量”,是人生难得的幸运,多行所见的丰富多彩,对我的灵魂触动之深,一直是我所有旅行中最难以忘怀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今天是西方的圣诞节前夜,特以圣经上耶稣的故事为线索,把我在耶路撒冷的实地见闻记录下来,<b>以作为对“原版耶路撒冷”的旅行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城耶路撒冷</b></p><p class="ql-block"><b>耶路撒冷</b>位于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史前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城市。</p><p class="ql-block"><b>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以及一神论)的圣地。</b></p><p class="ql-block">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b>犹太教</b>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遗迹西墙,仍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p><p class="ql-block"><b>基督徒</b>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这里受难、埋葬、复活、升天。是“<b>基督教</b>”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b>伊斯兰教</b>亦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二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事件。</p> <p class="ql-block">“圣经旧约”记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00年,大卫王建立以色列王国。建都耶路撒冷,建立了犹太人的第一座“圣殿”。</p><p class="ql-block">大卫王死后,其子所罗门即位。</p><p class="ql-block">所罗门王死后,王国一分为二:</p><p class="ql-block">北为以色列王国,首都萨马利亚,</p><p class="ql-block">南为犹太王国。首都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被亚速国所灭,</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大王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耶路撒冷又归了希腊塞琉古帝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3年:耶路撒冷被罗马帝国的格奈乌斯·庞培占领。希律王朝的“犹太王国”作为罗马帝国的犹太行省存在。</p><p class="ql-block">公元66年,犹太人发起了反抗罗马帝国的犹太战争,镇压的罗马军队占领耶路撒冷,所有犹太人被驱逐出犹太行省,流浪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b>罗马军队拆除耶路撒冷圣殿。</b></p><p class="ql-block">故意用以色列人的世敌非利士坦人(Philistine)之名,改犹大省为巴勒斯坦省(Palestina)。</p><p class="ql-block"><b>命名新的行政区为“叙利亚巴勒斯坦行省(Syria Palaestina)。</b></p><p class="ql-block"><b>~犹太王国自此灭亡。</b></p><p class="ql-block">不能不说,巴以矛盾的种子,在二千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就已经种下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b>达芬奇:[救世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基督教的诞生</b></p><p class="ql-block">但就在这个时期,一个改变历史的事情发生了:<b>一个孩子诞生在耶路撒冷~历史开始了新记元:</b></p><p class="ql-block"><b>~为什么叫基督教?</b></p><p class="ql-block">犹太教信奉耶和华为唯一真神,主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声称救世主弥赛亚一定会降临。(“弥赛亚 Messiah,在旧约《以赛亚书》和《但以理书》等多部先知书中,“弥赛亚”是指先知所预言的,受上帝指派,来拯救世人的救世主。)</p><p class="ql-block">“弥赛亚”希腊语原文是“受膏者”的意思。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司时要举行为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中文圣经里译为“受膏者”。</p><p class="ql-block"><b>救世主~“弥赛亚”→希伯来文:Massiah,</b></p><p class="ql-block"><b>→希腊文:Χριστός→转译成:christos,</b></p><p class="ql-block"><b>由此引出(Christ)“基督”。</b></p><p class="ql-block"><b>“新约”继承了《圣经旧约》,奉耶稣为“弥赛亚(Massiah)”,即“基督(Christ)”。</b></p><p class="ql-block"><b>~“基督教”就此诞生。</b></p><p class="ql-block">(注:同是来源于《圣经旧约》,三大教派的见解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基督教认为“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弥赛亚,因为耶稣的出现,应验了许多旧约圣经中的预言”,</p><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也认同耶稣就是弥赛亚,称他为"麦西哈尔撒";</p><p class="ql-block">~而犹太教信徒则予以否认,并仍然期待他们心中的弥赛亚来临。 ~维基百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基督教的诞生使《圣经》有了新篇:新约。</b></p><p class="ql-block">~“<b>旧约</b>”是摩西与上帝耶和华,在西奈山以“十诫”立约。</p><p class="ql-block"><b>~“新约”</b>是耶稣以他在十字架上的死,替人类赎罪,使人类与上帝建立了<b>“ 新</b>的<b>约”。</b></p><p class="ql-block"><b>~“旧约”基本上是犹太人的宗教</b>。</p><p class="ql-block">是叙述摩西时代犹太人对人类的起源,信仰的传说,和之后的迁移、建国故事。</p><p class="ql-block"><b>~“新约”</b>则是基督徒在各地宣讲耶稣的言语和事迹的“基督教”。它所有的包括福音书、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等等…。都是记载从耶稣出生之后,传道,钉十架,受死,及复活升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 ~“新约”</b>接受了“<b>旧约”</b>的基本教义,使基督教与犹太教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b>整体“圣经”。</b></p><p class="ql-block"><b>~耶稣出生之年被定为公元元年</b>,</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世界通用的公历是以耶稣出生时间为准:历史上所有时间的正式记载,都以此分为“公元前”,或“公元后”。</p><p class="ql-block"><b>~所以客观地说:耶稣的诞生,确实开始了一个历史新纪元</b>。</p><p class="ql-block">(注:耶稣在世时,他的影响力还没大到可以树立年代的里程碑。耶稣诞生日作为纪元。是532年西方僧侣狄奥尼西提出,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正式使用。 ... <b>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此公历纪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隔绝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水泥围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走进耶路撒冷”。</b></p><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旧城(阿拉伯语:البلدة القديمة‎;希伯来语:העיר העתיקה / ha'ir ha'atika‎)是位于现代耶路撒冷城市内一块面积为 0.9 平方公里的区域。</p><p class="ql-block">1860年代以前,这一区域就构成了耶路撒冷的整个城市。旧城拥有一些重要的宗教圣地:犹太教的圣殿山及其西墙,基督教的圣墓教堂,以及伊斯兰教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p><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旧城被分为4个区域:穆斯林区、基督徒区、犹太区和亚美尼亚区。</p><p class="ql-block">为追寻基督教与耶路撒冷的关系,下面只集中于与耶稣有关的访问点。</p><p class="ql-block"><b>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地~伯利恒。</b></p><p class="ql-block">圣经故事说:玛利亚快要分娩前,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下令进行人口普查,她被迫和丈夫约瑟前往位于拿撒勒以南150公里的祖籍伯利恒。</p><p class="ql-block">公元元年12月25日,木匠约瑟和怀孕的妻子玛利亚到了伯利恒。冬夜又黑又冷,他们找不到住宿地,只好借住在一个马棚里。玛利亚这天夜里,就在马棚的马槽里生下一个男孩。约瑟给他取名“耶稣”。「耶稣」希伯来语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救世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耶稣诞生》</p><p class="ql-block">罗伯特·坎平(Robert Campin, ?-1444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弗兰德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伯利恒圣诞教堂)</p><p class="ql-block">伯利恒耶稣诞生的<b>圣诞教堂</b>,在现在的耶路撒冷城外,位于巴勒斯坦的领地。</p><p class="ql-block">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管辖区,到被高大的水泥围墙隔绝巴勒斯坦管辖权,墙是以色列人在2002年建造的,高8米,长760公里,在把巴勒斯坦地区围了个严严实实。我们的车进去,要经过以色列军人的邊境卡,有士兵上车挨个检查护照,十分严格。</p><p class="ql-block">圣诞教堂外面有很大的场地~马槽广场,古老的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建于公元330年。它占地很大,是世界上最古老教堂之一。历经千年,它居然奇迹般的没有被破坏过。教堂规模很大,但从外墙上还是可以看出有历代加建的不同风格。</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进口十分狭小,只有1.2米,用很古老的石块搭建成的门,进门时还要低下头~有人说是为了让朝拜者表示谦卑。讲解告诉我们,实际上是当年伊斯兰入侵时,基督教徒为保护教堂,把大门封了,后来才开的这个小门进出。</p><p class="ql-block">进到教堂里面,则是一个巨大的殿堂,有两排古罗马式的庭柱,尽头处是耶稣基督的圣像,被挂在前面的许多灯火烛光照明。</p><p class="ql-block">地上有考古挖掘后的陈列坑,可以看到下面的古罗马时期的彩色马赛克地面。</p><p class="ql-block">2000过去,地面下才是当初的君士坦丁时期的耶路撒冷古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受胎告知] ~ 达芬奇</p><p class="ql-block">《新约圣经》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被天使称为有福的女子,当她知道她被选中要以童女之身怀耶稣时,马利亚已与大卫家族的约瑟订婚,她虽然童女身,却奇迹般地由圣灵的能力怀孕。~于是[新约]说:约瑟并非耶稣真正生父,<b>耶稣是上帝之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博士来朝 ~波提切利</p><p class="ql-block">后来的故事,每年西方圣诞节都会被讲述:</p><p class="ql-block">据说耶稣出生的那天,天使首先向一群牧羊人宣告耶稣的降生,而且天上有颗明亮的星星落到耶路撒冷,有三个东方博士看到后,高兴地叫道:“救世主基督降生到人间来了。”并赶到伯利恒祝贺,献上黄金、乳香、没药。</p><p class="ql-block">(关于三博士的身份,有各种故事,这里听到的说法之一,博士们是来自古波斯。因为这里教堂的一幅壁画上,三博士身穿波斯式服装,也正因此缘故,曾在波斯大军到来时,教堂幸免于难。</p><p class="ql-block">另外也有说法,三博士中的那位黑人,是来自埃塞俄比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地下“马厩”的小门</p><p class="ql-block">那么当年的“马厩”在什么地方呢?</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教堂大厅的右面,看到一个过道,排着长长的队,通往尽头一个通往地下室的小门,门上面挂有圣母子像。</p><p class="ql-block">朝拜的人很多,排队一直到大门口。从外面的大厅进到这个通往地下“马厩”的小门,排队的人群一下子变得颇为拥挤,得十分努力才能“挤”进去。</p> <p class="ql-block">随着拥挤的人群,穿过小门,下楼梯,进到下面的地窖,那是很小的一间石屋,13米长,3米宽。顶上和四壁仍保留粗糙的岩石面。</p><p class="ql-block">正对入口处,有一个在地面上的圆形壁窿祭坛,中间环绕着烛火长明灯。据说这是耶稣的出生地,信徒们在这里用手抚摸地面并亲吻。</p><p class="ql-block">祭坛右边,有个小小的石槽~据说那就是耶稣的诞生地。(见图)</p><p class="ql-block">(注: 关于<b>耶稣诞辰</b>的确切日期,一直存在争论,馬太福音第二章記載:大希律因從東方博士那裡知道耶穌的降生,命令殺了伯利恆城周圍兩歲以內的嬰孩。…</p><p class="ql-block">而四世纪的猶太史学家約瑟夫記載:大希律死於 A.U.C. 750 年的逾越節前,即<b>公元前 4 年 4 月 4 日左右</b>(4 B.C.)(公元525年以前,西方通用的曆法是A.U.C.~Anno Urbis Conditae =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city of Rome,是從羅馬城奠基那年起計算。)</p><p class="ql-block">可见耶穌降生应该是在大希律死之前,即<b>公元前 4-6 年之間。</b>~维基百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耶稣诞生的马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耶稣出生的马槽</p><p class="ql-block">圣经故事上说:当时管理犹太、撒马利亚、加利利等地的,是罗马的傀儡大希律王,他听到从东方来的占星术士说,伯利恒城中有一个犹太人的王降生,十分不安,决心除去这个孩子,下令把城四周围两岁以下的婴孩都杀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在马槽前</p><p class="ql-block">就在这里,这个出生在伯利恒 (今巴勒斯坦中部城市)叫“耶稣”的孩子,被认为是上帝的儿子,“弥赛亚”降临,成为了救世主基督。~福音书宣称:耶稣的降生是以色列先知的预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厩内的耶稣祭坛</p><p class="ql-block">祭坛是在地面上的一个大理石圆坛,中间有一个银制的“<b>伯利恆之星</b>“,上书“圣母玛利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周围绕一圈长明灯。</p><p class="ql-block">在“马棚”旁边,还可以参观考古发掘出的古罗马时期民居房屋遗址,墙壁、灶台…,近2000年后,已经是地下很深的地方了,但也说明,那时此地确实是有居民点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耶稣受洗”~达芬奇</h3><h3>《路加福音》三章23节:「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三十岁。……」</h3><h3>按《民数记》四章3节和《历代志上》二十三章3节的的记载,犹太教祭司(拉比)到了三十岁,才有资格开始祭司的职事。耶稣当时已经具有“拉比”身份,他也是在三十岁开始进行传道的。</h3><h3>(有研究人员提出,新约说:为躲避大希律的追杀,彼得和玛丽亚逃亡埃及,但后来耶稣在三十岁之前在干什么?</h3><h3>佛教界曾有说法:耶稣有可能随古中亚商旅到过印度,接触过佛教的“普世哲学”,回到耶路撒冷后,他开始对犹太教封闭式的原旨狭隘教义进行“革命”,进行“人人可以爱上帝”的传道,激怒了犹太教的上层权贵,才招致杀身之祸。)</h3><h3>关于基督教与佛教的探索,见<a href="https://www.meipian.cn/231kz6f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印度南方~神妙的古国文明(终结篇)</a></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在锡安山大教堂前</p><p class="ql-block">按照新约的故事情节 ,耶稣在被捕前,与12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锡安山大教堂的马可楼,据说是进行“最后晚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锡安山Zion,是耶路撒冷老城南部一座山的名称。这个词在《希伯来圣经》中首先用于大卫城、后来用于圣殿山、现在被用作古代耶路撒冷西山的名字。 这个名称经常用来借代耶路撒冷全城和以色列全地,经常简称为“锡安”。 今天,在锡安山上的名胜有圣母升天修道院、大卫墓、马可楼等。 ~维基百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后的晚餐”。~达芬奇</p><p class="ql-block">耶稣和弟子们进行“最后的晚餐”的大厅。</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他宣布“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后晚餐”所在地</p><p class="ql-block">现在的“马可楼”内部大厅的布局。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后面的墙上有块铭牌,注明这是“最后晚餐”的所在地外,没有什么恢复旧貌的陈设,让人有点失望。</p> <h3>左后面墙上的铭牌:“ROOM OF THE LAST SUPPER”~“最后晚餐”之厅。</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耶路撒冷“橄榄山园”,</p><p class="ql-block">又叫“客西马尼园”,注明是耶稣传经布道的地方。在这个遍植古老橄榄树的园子里,耶稣度过被捕前的最后一晚,他在这里与弟子们诀别,并宣告,“在鸡叫之前,你们中有人会三次不认我”。</p> <h3>据说,众人离去之后,耶稣只剩孤独一人。他就是在“橄榄园”的这块岩石旁,向上帝祈祷并落下眼泪。我们的讲解是位以色列大学女教授,她挺动情地说:“基督耶稣”虽然是“上帝之子”,也是人,在知道可怕的命运到来之际,他也有恐惧,悲伤,痛苦…,在众人离去后,他孤身一人,伏身在这块石头上祈祷,他哭泣着问上帝:“为什么是我要承受所有的苦难?”…</h3><h3>然后,他起身,静静地向前来抓捕他的罗马士兵走去…。</h3> <p class="ql-block">不知为何,记得当时听到这里,突然深受触动,以前在所有“基督”的故事中,他都是“神”,从来没听说过他也会“哭”?!。</p><p class="ql-block">但也正因为“他”的这“一哭”,我看到了“神”外衣下,他的“人性”~他也有恐惧,也会哭泣…,</p><p class="ql-block">看着橄榄园内那些古老沧桑的橄榄树,想像在那风高月黑之夜,在大祸临头之际,所有的人都离他而去,他独自一人在这一片黑冷的橄榄树林中,伴随的只有自己的影子…,</p><p class="ql-block">这是何等的凄凉?何种的无助和孤独…?!</p><p class="ql-block">突然间悟出:其实我们的最后之路,不都也是孤独一人的吗?再亲的人,在最后时刻,也是无法相伴的…</p><p class="ql-block"><b>每个人的路,最后都是孤独的</b>!</p><p class="ql-block">~<b>即便是基督。</b></p> <h3>罗马教宗保禄二世曾拜祭“橄榄园”,并种下一颗橄榄树。相比那些古老的树干,显得“嫩”了点。</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橄榄山上遥望“狮子门”</p><p class="ql-block">“橄榄山”是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山坡上,从“橄榄山”上可以看到耶路撒冷古城。从这里出来,再往上走,正是是纪念耶稣哀哭的“<b>主泣教堂”,(</b>因为各国都有建设投资,所以也叫“万国教堂”)。官方说法是:“耶稣哭泣的石头”在这个教堂内,但我们的犹太女教授坚持说是在橄榄园中。</p><p class="ql-block">耶稣从橄榄山上被捕后,带下山,就是穿过下面老城的“狮子门”进入耶路撒冷城受审的。</p><p class="ql-block">城墙外是大片犹太人的墓地,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成千上万坟墓中的犹太人,静静的躺在这里,等待“最后审判”时“弥赛亚”的降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苦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年审判耶稣的罗马总督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耶稣被罗马士兵抓捕后,就是先送到这里接受“审判”。</span></p> <h3>原来的罗马总督府地址上,现在建了一个不大的基督教堂。</h3> <h3>地上留有罗马士兵刻下的游戏“棋盘”。</h3><h3>解说告知:就在这里耶稣被判刑,钉上十字架处死,他被戴上荆棘冠,背负十字架。开始了“苦路”第一步。</h3> <p class="ql-block">传说耶稣被害前,就是沿着“受难之路”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艰难地走向刑场的。传统上,教徒在传教初期就到耶路撒冷凭吊耶稣殉难地。17世纪开始,“苦路”成为基督教徒朝圣必经地点。1731年,教皇克来门特十二世确定14站“苦路”及朝圣礼仪。</p><p class="ql-block">现在“苦路”两边都是小商铺。挂满了各种旅游纪念品,与神圣的“耶稣受难之路”,有点“不合拍”。。</p><p class="ql-block">想起耶稣的故事中说过,耶稣当年因为商贩在圣殿内做买卖而大发雷霆…,如今,商业和金钱的力量好像同样在挑战着人类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四步“苦路”,每处都有标记。</p><p class="ql-block">人们来耶路撒冷,必定想去寻觅基督教的重要圣迹一<b>耶稣受难的“苦路”。</b></p><p class="ql-block">现在的“<b>苦路”</b>,就是耶稣被罗马当局拘捕,从被审判有罪、头戴荆冠、背负十字架游街,跌倒、...直到被杀害全过程所发生故事的具体地点。从“罗马总督的审判厅”开始,直到耶稣殉难地的“圣墓大教堂”,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铁制圆牌用罗马数字标识,共有14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圣墓大教堂前的朝拜者。</p><p class="ql-block">过去的2000年间,因圣墓教堂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圣墓大教堂一直是基督教首选的朝圣地点。</p><p class="ql-block">现在每个周五,教堂的牧师会带领朝圣者沿着“苦路”行进,在14个祈祷之地回忆和纪念耶稣所遭受的苦难。</p><p class="ql-block">我们随着人群走进耶路撒冷宛如中世纪时代弯曲迷离的小街巷,踏着被岁月打磨得光可鉴人的石块小路,遇到虔诚的基督徒捧着香烛,身背沉重的十字架走过这大约1公里长的路程,一站一站地诵经歌唱,直至圣墓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圣墓大教堂</p><p class="ql-block"><b>苦路</b>的终点,是基督教最重要的圣地——<b>圣墓大教堂</b>(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这个名为“各各它”的圣墓大教堂,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b>苦路</b>11-14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圣墓大教堂内。</p><p class="ql-block">圣墓大教堂是在耶稣殉难300年后,改奉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的母后海伦娜在公元335年下令修建的,大教堂修建后几经毁灭又几经重修。</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建筑分为三部分,包括耶稣墓上的“<b>复活教堂</b>”、长方形的“<b>受难教堂</b>”和“<b>岩石上的十字架</b>”。</p><p class="ql-block">资料称:</p><p class="ql-block">西元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为报复猶太人起義、摧毀猶大省,並刻意選在被毀的圣殿位置,蓋了朱庇特神庙和自己的雕像。</p><p class="ql-block">并以犹太人的敵人非利士坦人(Philistine)之名,改犹大省为巴勒斯坦省(Palestina)。</p><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也改名为艾麗亞城(Aelia Capitolina),並依照羅馬規格,建了兩條大道,南北向的叫Cardo Maximus(現在遺跡在猶太區)、東西向的叫Decumanus。并按羅馬規格,蓋了許多神廟。</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墓大教堂二楼的耶稣受难祭坛。</h3><h3>公元324年,海倫娜皇后來到圣地時,她直觉維納斯神廟就是耶穌受難的地方。</h3><h3>據四世紀學者耶柔米的記載,在朱庇特雕像的下方,挖到了耶穌的墓,維納斯雕像被认为是立十字架的“各各他(Golgotha)”。在地穴裡發現幾個十字架,據說包含耶穌用過的。海倫娜建了大教堂,並在耶穌的墓上特別蓋了小神社(Edicule)。</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釘十字架小教堂</h3><h3>进入<b>聖墓教堂</b>後,右手石頭階梯,上樓梯後的狹小空間裡,牆上画著耶穌被釘十字架,说明这里是兵丁拿釘子穿過耶穌手脚的地方(苦路 11),這里現在是拉丁教堂、属于羅馬天主教,叫<b>“釘十字架小教堂(Chapel of the Nailing to the Cross)”。</b></h3><h3>旁邊的祭坛也有點歷史,是意大利名門望族美第奇家族捐贈,1588年從佛罗伦萨送來的。</h3> <h3>旁边的教堂叫十字架小教堂(Chapel of the Crucifixion)。属希腊正教。狹小的空間塞滿了眼花撩亂的金色銀色,牆壁是金銀色的、兩個雕像穿著銀色衣服、祭壇上的燈台是金色,眼前一排掛滿的東正教吊燈也是金色銀色的,中間是掛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像。同時,氣味中飄來的是宗教禮儀用的乳香味,在一個密閉空間裡,嗅觉與視觉同样感到有点过度饱和。</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祭坛下面的祭奠烛火。</h3><h3>人们魚貫的到祭坛前跪下、親吻。祭坛的风格样式与圣诞大教堂一模一样。</h3><h3>透过圣像下的玻璃板,可看見有裂痕的巨石,据说是当年採矿场留下來的原來各各他的石頭,中間的空隙,刚好能让兵丁立十字架在其中(也有說是耶穌死時的地震震開的)。祭壇底下那塊是耶穌的十字架插的位置,(即苦路的第十二站)。</h3><h3>圣墓教堂在614年被波斯人燒毀,修好之後,又被穆斯林的哈里發哈基姆(Hakim)下令拆毀。</h3><h3>现在的教堂是1099年十字軍時期翻修的,将原来南北路旁的入口,改到側面,形成现在入口不起眼原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字架所在的岩石</h3><h3>在耶稣的时代,这里曾是犹太人墓地。附近一片突出地面的岩床被尊为“<b>各各他山(</b>Golgotha)<b>又叫骷髅地”</b>,即耶稣的受难之地。</h3><h3>圣墓大教堂内,祭坛下面的玻璃封柜中,据说是当年十字架所在的岩石。</h3><h3>“各各他”巨石的遺跡附近,有個<b>亚当</b><b>小教堂(Chapel of Adam),</b>之所以稱“亚当教堂”,是因为传统说法中,亚当埋在各各他(Golgotha)。</h3> <h3>女教授说:据考古資料考证,這里确实最有可能是各各他(Golgotha)的所在地。</h3><h3>第一,哈德良可能就是根据早期基督徒的传统,故意要在他們心中的圣地蓋罗马神廟。</h3><h3>第二,考古已证明这里在耶穌时代是城外,城墙是在耶穌死后十年才修建的。</h3><h3>第三,過去这里曾是採石场。</h3><h3>第四,考古在这里发现了公元一世纪的犹太墓地。</h3> <h3>后来的十字軍在“各各他(Golgotha)”下蓋了十字軍國王的墓、在新的拱頂之下標示了世界中心(Omphalos)、並在發現十字架的洞穴蓋了小教堂、在耶穌墓的小房間之外又蓋了小教堂。</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教堂内的耶稣陵墓。</p><p class="ql-block">圣墓教堂大厅中央,有一个六角圆柱形的建筑<b>(Rotunda)</b>,里面就是<b>教堂的中心~耶稣的墓地</b>。</p><p class="ql-block">外面的小教堂是十字军后来加盖的,称为<b>复活教堂</b>。进去后有個<b>天使小教堂(Chapel of Angels)</b>,再往裡的空間才是<b>聖墓(Sepulchure)</b>。法国电视台曾有过关于复活教堂翻修时的报道,小教堂在全部拆开后,并没有发现有耶稣的任何痕迹,但发现了最早期刻在石头上的“十字架”,据考证,应该是11世纪时十字军留下的。</p> <h3>圣墓其实是一个石洞,狭小,不足2米宽。传说耶稣受难后被安葬在此,3天后从这里复活。</h3> <h3>参拜圣墓的排队很长。其实在“圣墓”的后面,有一个游客知道的不多的“<b>复活教</b><b>堂”,</b>我们的导游带我们进入这个显得很简陋的墓室。这里是属敘利亞東正教會(St Nicodemus Chapel of the Syrians),他们每週日在這聚會。这里面的洞穴中,有真正的古犹太人墓穴。</h3><h3>在这个石头墙体的洞穴式房间的壁窿中,我们看到墙壁下,有许多考古发掘的古罗马时期犹太人墓地。細長的墓穴,被确认是希律時期風格的墓,可证明当年耶稣墓在这一带的可信度。</h3><h3>后来看到法国电视台的有关考古资料片说,确实在此处发现有标明“耶稣”字样的石碑,但无法证明是否真是耶稣基督家族的墓室,因为当时叫“耶稣”的人很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教堂内的“膏礼之石”。</h3><h3>长方形的<b>受难教堂</b>一进门,就看见一块如床板大小的石板横卧在地,这块石板光滑发亮如同打上了蜡,上面清晰可见红色血丝般的纹路,传说这就是耶稣被钉死后,放置在这块石板上所流的鲜血渗透石板所留下的血迹。被称为“膏礼之石”。</h3><h3>许多信徒都愿意亲手摸一下耶稣停尸处的大理石板。虔诚的信徒们匍伏在地,抚摸亲吻着石板,久久不愿起来。石板后面的墙壁上,用马赛克镶嵌了耶稣受难的三幅图画故事,这里就是苦路的第13站。</h3><h3>(注:也有一种說法,原先的石头在大火中損坏了,现在的是12世紀才開始有的,石頭也是1808年又換过的。石头的原地点在“各各他”羅馬小教堂和希臘東正小教堂之間,那個放玛利亚雕像的祭坛,才是耶穌從十字架上取下时的位置。)</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可移动的梯子</p><p class="ql-block">圣墓大教堂进口右边,那个带蓝色圆顶和窗户的小教堂叫做<b>法兰克小教堂(Chapel of the Franks),</b>是确切的“<b>各各他(亦称为:骷髅地)</b>”所在地。因“<b>各各他</b>”是山坡,比较高,现在位置在这个小教堂的二层楼上。但小教堂上台阶上的门关闭了,台阶成了旅游团的讲解地。</p><p class="ql-block">圣墓教堂有个好笑的「<b>不可移动的梯子」( Immovable Ladder)的故事:</b>“圣墓教堂”上方右边窗下面有个梯子(见图),它被在这個位置已經超過200年了!而且还会继续放下去,為什么?</p><p class="ql-block">圣墓教堂自公元4世紀落成后,就是属于所有基督教会的圣地,于是天主教方濟會、希腊東正教、亞美尼亞東正教、敘利亞正教、埃及科普特正教和埃塞俄比亚正教等六個古老教派,都认为自己拥有圣墓教堂的管理权,为此争斗不休。</p><p class="ql-block">土耳其統治者奥斯曼三世(Osman III)被搅的不耐其烦,在1757年頒布了皇家公文(Firman),命令耶路撒冷的所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会,都必須「<b>維持現狀」(status quo)</b>,即当时管理权是誰的,那地方就属於谁。從此不許再继续爭吵所有权。(到是一视同仁!)</p><p class="ql-block">頒布维持现状令那天,希腊正教會的梯子刚好放在属于亞美尼亞教派的窗戶外,梯子在那的用途已经不可考,但东西是希腊正教會的,区域管理权是亞美尼亞教会的,為了要維持現狀,就只能把梯子留在那!哈哈!😄</p><p class="ql-block">这把「<b>不可移动的梯子</b>」,说明各基督教派之间的爭斗,到今天都沒有結束,也成了游客们的一个笑料。</p><p class="ql-block">出于同样的理由,圣墓教堂大门的锁🔒,是当年萨拉丁交给伊斯兰教徒的,现在仍由其后人保管!每天早上4点由伊斯兰教徒来开基督教的圣墓大教堂的门、晚上关门~这也成为耶路撒冷一大“奇观,很多游客专门来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示巴女王”朝觐“所罗门王”</p><p class="ql-block">从4世纪开始,“圣墓教堂”就已成为基督教朝圣的主要目的地。</p><p class="ql-block">今天,圣墓大教堂是耶路撒冷东正教牧首的总部,而教堂建筑本身,由基督教最古老的的三个教会(拉丁罗马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希腊正教会),六个宗派(罗马天主教会、希腊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科普特正教会)共同管理。</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大教堂的墙壁上,我发现了埃塞俄比亚教会赠送的古老壁画,内容正是“<b>示巴女王会见所罗门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圣墓大教堂”门口</p><p class="ql-block">教堂内灯光阴暗,气氛忧郁,虽然看到的实物很有历史沧桑感,但千多年被烛火熏黑了的整个教堂内部,所有的壁画都在半黑暗中,烛火的烟气使一切都模模糊糊,很是沉重压抑,各种不同派别的宗教仪式穿梭其中,气氛神秘,走出圣墓教堂,才在阳光下长长舒了口气。</p><p class="ql-block">外面的游客熙熙攘攘,一下子又回到人间。(我后面“圣墓教堂”右上方的窗口下面,就是那把“不可移动的梯子”。)</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要想更清楚了解罗马时期的耶路撒冷城市状况,有一处很大的微观景区。这里按考古挖掘的情况,复制了2000多年前的耶路撒冷城。</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希律时期的耶路撒冷,</h3><h3>城中间是希律王在公元前20年建的“圣殿”。周围是当时的罗马风格城市,城左面是王宫。</h3> <h3>红线为耶稣被送上十字架时所走的路线:从城边小门出来,到岩石处被钉上十字架,也即今天的“圣墓大教堂”所在地,那时是城外偏僻行刑之地。那块岩石,就是今天的“<b>各各他山</b>”,即耶稣的受难之地。</h3> <p class="ql-block"><b>四,圣经</b></p><p class="ql-block">耶稣的事迹最初并没有文字纪录,六十年后,人们才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记录耶稣言论及生平事迹的文字,就是我们所说的“福音书”。这些福音书原本分散于不同的教会,并非一本统一的著作。</p><p class="ql-block">最初的新约圣经的书卷,全部或绝大部分内容是由犹太基督徒所写,也就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信仰基督的犹太门徒所写。</p><p class="ql-block">书写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是路加, 一些学者认为路加是希腊人,一些则认为是犹太人。少数学者认为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的作者是外邦人。</p><p class="ql-block">福音书原本是匿名流传,大约公元185年,人们才冠上名字。</p><p class="ql-block"><b>《新约圣经》</b>(希腊语:Ἡ Καινὴ Διαθήκη;英语:New Testament)。是基督教所认为的“《圣经》全书”里继《旧约圣经》之后,对其余部分的称呼。</p><p class="ql-block">“新约”相对于“旧约”而言,以耶稣出生为界。</p><p class="ql-block">《新约全书》共二十七卷,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大类,即“福音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大公书信”和“启示录”。虽然这几个部分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主题,即强调耶稣的身份、生平和地位。</p><p class="ql-block">《新约圣经》正典书目,于公元397年举行的迦太基会议正式确定。其原本已失传,发现的最早抄本残片约为公元2世纪时所抄。</p><p class="ql-block">但上世纪80年代,<b>“死海古卷</b>”在耶路撒冷附近被发现,一下子把“圣经”的时间提前到了公元前二世纪。</p> <h3><b>死海古卷</b>是泛称1947~1956年间,在死海西北基伯昆兰旷野的山洞发现的古代文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后面的山洞,就是发现“死海古卷的地方。</h3><h3>1947年夏,一个阿拉伯牧人因寻找走失的羊只而到了死海西北角岸边,他登上现称库兰遗址的陡崖,无意进入一个洞穴,发现许多内藏羊皮卷和纸莎草卷文献的陶坛。这些羊皮卷后被证实是一些用希伯来文书写的早期犹太教,基督教的经文。这些在死海附近山洞中发现的两千年前的卷轴统称为“死海卷轴”。<br></h3><h3>这些被发现的文献,大约是公元前2到1世纪期间(从公元前一百七十年到公元前五十八年,也就是中国西汉时期)写成的,它们的发现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h3> <h3>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或稱死海經卷、死海書卷、死海文書),是為目前最古老的希伯來聖經抄本(旧约),除了《聖經·以斯帖記》以外的《舊約全書》全部内容都能在死海古卷中找到。</h3><h3>古卷经过了两千年后,大部分都已变成碎片,只有少数的书卷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又经过专家们大约五十多年的努力,近五百卷书卷部分或全部的复原,其中保存最完整的就是宣称“弥赛亚”将降临的《以赛亚书》。</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色列为“死海古卷”建立的特殊展馆</h3><h3>从古卷的内容中,学者认为其原收藏者,是当时附近<b>昆兰小区(Khirbet Qumran)</b>的隐士派的犹太人。</h3><h3>公元70年,如日中天的罗马帝国占领了耶路撒冷,放火烧毁了犹太的圣殿。当时集聚在附近昆兰小区的“<b>隐士派</b>”的犹太人,为了避免珍贵书卷的毁坏或遗失,将这些珍贵的书籍,藏入洞穴。</h3><h3>现在新建的古卷展馆,按照当时这个昆兰教派极度尊崇清洁的特点,建了个极简洁的纯白色园盘,从四面有喷泉不间断的向馆体上喷射,纯净神圣之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馆中间的高台上玻璃柜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展出的“死海古卷”</h3><h3>这里的展柜非常现代化,恒温恒湿,光线暗淡,展品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古卷中保存最完整的《以赛亚书》。展厅说明:</h3><h3><b>“这里发现的昆兰(Qumran)《以赛亚》古卷,与现在的希伯来文圣经,在一对一的单词比较上,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准确性。</b>剩下的百分之五,是因为拼写的演变。”</h3><h3>更据一位圣经专家曾经的统计:“<b>近二千年的抄写中,在共有一百六十六个单词的一章文卷中,只有一个词(三个字母)有争议,(</b>但这个词不影响句子的意义。)”</h3><h3>在二千年的抄写保存过程中,不论是古人,还是现在的圣经传承者、忠心的希伯来学者是如此的认真和严谨,令人叹为观止!<br></h3> <h3>耶路撒冷既然是三个宗教的圣地,本来还应该介绍伊斯兰教的圣地,遗憾的是,这里的清真寺非穆斯林免进,不能亲识其真面目。</h3><h3>但在耶路撒冷的很多地方,几乎都能看见金顶的萨赫莱和银顶的阿克萨清真寺。</h3><h3>我们到达“哭墙”时,正是夕阳西下,阳光照在“哭墙”和后面的萨赫莱清真寺(岩石清真寺)上,金顶闪闪发光,很是震撼。</h3> <p class="ql-block"><b>五,贝塔以色列人(Beta Israel)</b></p><p class="ql-block">在以色列,也不能不注意到埃塞俄比亚的黑色犹太人。在非洲众多的伊斯兰国家中,独立信仰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顯得很突出,曾被称为「以色列第二」。现在也是非洲唯一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p><p class="ql-block">从公元前1000多年开始,直到現在,他们的皇室一直自称是“所罗门王”的后裔,从公元前1000多年以来,埃塞俄比亚一直有犹太人族群。这些黑色犹太人被称为“贝塔以色列人(Beta Israel)”。</p> <h3>我们在“哭墙”前见到的以色列军人,注意队伍中间,正是“贝塔”黑人犹太士兵。</h3> <p class="ql-block">处于危险之中的以色列人,几乎人人皆兵,广场上见到的以色列女士兵,满身戎装也不妨碍她们的“嘻嘻哈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耶路撒冷哭墙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耶路撒冷的故事很多,</b></p><p class="ql-block"><b>它是一个神的殿堂、</b></p><p class="ql-block"><b>两个民族的首都、</b></p><p class="ql-block"><b>三大宗教的圣地,</b></p><p class="ql-block"><b>它还是唯一一个</b></p><p class="ql-block"><b>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城市:</b></p><p class="ql-block"><b>亚伯拉罕、大卫、耶稣和穆罕默德</b></p><p class="ql-block"><b>这些先知和长老,都曾在这里的石头上驻足。</b></p><p class="ql-block"><b>亚伯拉罕系宗教和基督教都在这里诞生,</b></p><p class="ql-block"><b>信徒们相信,世界也将于末日审判时</b></p><p class="ql-block"><b>在这里终结。</b></p><p class="ql-block"><b>不管你是不是信徒,你都不得不承认:</b></p><p class="ql-block"><b>信仰的力量~这就是耶路撒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什么是信仰?是宗教?还是信念?</b></p><p class="ql-block"><b>什么是戒律?是规则?还是原则?</b></p><p class="ql-block"><b>什么是世界?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b></p><p class="ql-block"><b>还是“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b></p> <p class="ql-block"><b>耶路撒冷”,</b></p><p class="ql-block"><b>这座城市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b></p><p class="ql-block"><b>耶路撒冷既是天上城</b></p><p class="ql-block"><b>又是地上城,</b></p><p class="ql-block"><b>耶路撒冷可以是信仰,</b></p><p class="ql-block"><b>可以是信念,</b></p><p class="ql-block"><b>也可以是希望。</b></p><p class="ql-block"><b>耶路撒冷可以遍布全世界,</b></p><p class="ql-block"><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耶路撒冷</b>。</p> <p class="ql-block">我从耶路撒冷带回的纪念物,保留至今:</p><p class="ql-block">“圣墓大教堂”的圣水、圣灰、圣油、圣土;</p><p class="ql-block">旁边挂的是“耶路撒冷十字架”;</p><p class="ql-block">瓶子里是从耶路撒冷“橄榄园”中采取的橄榄枝。</p> <p class="ql-block"><b>这篇“耶路撒冷”实地丈量游记,写的不是“宗教”,而是“信仰”。有“信仰”,才有希望!</b></p><p class="ql-block"><b>行走世界,“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在这个充满偏见,不理解,甚至一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活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气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怀和抱负。</b></p><p class="ql-block"><b>没经历过人生,哪来人生观?</b></p><p class="ql-block"><b>没见过世界,何谈世界观?</b></p><p class="ql-block"><b>心充实了,清净了,乱世之中才有定力。💕</b></p><p class="ql-block"><b>在巴以战争又起的今天,重发这篇“耶路撒冷游记”,衷心希望人类信仰的力量战胜邪恶,愿和平重回大地!🌹🌹</b></p>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