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轶事

当前位置: 城镇轶事 > 乡村轶事 > 文章页

大力开发进城务工青年人力资源 促进城乡良性互动

时间:2025-04-11 07:3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5 次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明确提出的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和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规律的一个新的深刻认识。农村和城市从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农村的发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明确提出的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和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规律的一个新的深刻认识。农村和城市从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通过实施城乡良性互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良性互动机制。数以千万计的进城务工青年,正是推动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支十分重要的现实力量和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大约1.2亿,其中35岁以下青年8700万人,在跨省流动的4242万人中,16至45岁的青壮年就占了82.7%。作为农村青年中最少保守思想、最拥护市场经济、最具有开创意识的一个群体,这样一支庞大的进城务工青年队伍长年往返于城乡,大大促进了城乡经济文化的建设发展和相互交流。因此,我们应当主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切实加强对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的教育、服务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进城务工青年人力资源。
  第一,要维护就业公平。开发进城务工青年人力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和完善平等对待进城务工青年的公共政策,切实维护就业公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与引导,打破城乡壁垒,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公平就业的政策,取消对进城务工青年就业的不合理和歧视性的限制规定,建立公正合理的劳动力市场素质准入制度,不能再搞身份歧视。应取消对企业使用进城务工人员的行政审批,鼓励企业自主、合法使用农民工,取消对进城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村青年进城就业、居住等各项手续。应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应逐步使进城务工人员能够享受到与所在城市就业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如子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生活救济等等。
  第二,要加强教育培训。目前,进城务工青年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还普遍偏低。一方面,要加强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引导和管理,广泛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引导他们遵纪守法,文明从业。另一方面,各地和有关部门应制定专门规划,大力加强对进城务工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把进城务工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推动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向规范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国家应对进城务工青年职业培训予以专项补贴,通过扶持建设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等各种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站点,使进城务工青年能够低费用参加培训,便捷地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应大力发展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授权各类教育机构开展培训,并根据进城务工青年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应明确用工单位的培训责任,督促、检查用工单位落实专门资金、场地和人员,对进城务工青年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或者设立专项资金委托社会机构进行培训。应积极鼓励劳动力输入地政府和用工企业开展定向培训。应增加财政投入,重点支持输入地政府扩大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开展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前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三,要维护合法权益。目前,进城务工青年在城市社会生活中还处于弱势地位,各种乱收费、拖欠克扣工资、劳动条件恶劣、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随意收容遣送等侵害他们合法权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通过严格执法,及时受理和查处侵害进城务工青年劳动和人身权利案件,依法惩治有关侵权违法行为。应把进城务工青年纳入法律援助的重点范围,动员和鼓励更多的法律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应督促用工单位落实进城务工青年的工伤、医疗保险,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进城务工青年户籍所在地不能随意解除或变动进城务工青年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为他们返乡留条退路。
  第四,要建立青年中心。除小部分成建制输出的以外,多数进城务工青年处于分散和流动状态。应当加大在新经济组织和社区建立基层党、团、工会组织的力度,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各地共青团组织当前正在探索在社区一级普遍建立青年中心,逐步构建以社区团组织为核心,以街道、社区团干部和志愿做青年工作的青年志愿者为骨干工作力量,以青年中心为有形工作依托的社区青年工作新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这对于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的组织化程度是十分必要的,各级政府应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第五,要扶持返乡创业。进城务工青年大部分要返回家乡,流动周期一般为8至10年。经历了进城务工这样一个积累资本、提高技能、更新观念的过程中,他们返乡创业时已今非昔比,往往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带动作用,应当予以重点扶持。以湖南省嘉禾县为例,自1998年以来,全县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投资达2.6亿元,兴办各类企业9850家,2002年实现产值9.8亿元,全县36家年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80%是由返乡农民创办的。应当通过在中心城镇建立“返乡创业园”等方式,从行政审批、税收、贷款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进城务工青年返乡,特别是相对集中到小城镇发展创业。
  各位委员,通过这些年来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一个全社会理解农民工、尊重农民工、善待农民工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总体上看,进城务工青年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也要看到,一些损害进城务工青年经济利益和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一些地方甚至严重存在。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新闻媒体要为进城务工青年仗义执言,进一步形成有利于进城务工青年成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17 18:04 最后登录:2025-04-17 18: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