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轶事

当前位置: 城镇轶事 > 村容村貌 > 文章页

政务公开日·政策公开答丨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解答

时间:2025-03-22 22:4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9 次
1.参保人员缴费不满15年如何处理问题?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解决: (1)延长缴费至15年

1.参保人员缴费不满15年如何处理问题?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解决:

(1)延长缴费至15年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费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社会保险法》实施(2011年7月1日)前参保的,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

(2)法定退休年龄前改变身份继续缴费

企业职工在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可以改按自由职业者身份接续缴纳。《关于贯彻基本养老保险法律规定若干问题的通知》(辽人社〔2012〕277号)第四条规定: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不足15年的,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经本人申请可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至户籍所在地以自由职业者身份接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满15年时办理退休。退休时间以缴费达到15年的时点确定。

(3)转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可以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4)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保经办机构按照程序,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2.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员符合什么条件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参保人员,可以在办理退休手续后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1)达到退休年龄:①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在企业管理岗位的年满55周岁;依据辽劳社发〔2004〕50号文件的规定,2004年1月1日后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女性人员,年满55周岁。②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岗位工作,累计工作年限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③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由指定医院提供诊断证明书,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档次有哪些?缴费政府补贴怎样才能享受?

从2019年1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调整为每人每年200元、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3000元共7个档次,参保人员当年缴费对应的政府补贴标准分别为40元、50元、70元、100元、120元、140元、160元,补缴往年的保费则政府不予补贴。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

5.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缴费年限如何界定?

缴费年限是由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共同构成。

实际缴费年限是指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后,根据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理解实际缴费年限应注意两点:一是职工个人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若非足额缴纳,则欠费期间的年限不能计算为实际缴费年限,待职工缴清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后方能计算。二是制度改革后,工作人员从企业调转或流动、从军队转业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其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或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并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职工养老保险的一项法定权益,是指职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连续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必须是按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而言,2014年10月之前已参加工作的人员,其按照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为视同缴费年限。对于其间曾在企业单位就业并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需扣除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

具体来说,视同缴费年限包括:按照国家规定认定的2014年10月之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连续工龄的年限;从企业转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期间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的年限;参加所在地区实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的,其试点期间的年限;转入机关事业单位之前在部队服役的,2014年10月之前在部队服役期间的军龄等。

6.违规领取养老金会有什么后果?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266条原文: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原标题:《政务公开日·政策公开答丨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11 08:04 最后登录:2025-04-11 08: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