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轶事

当前位置: 城镇轶事 > 民风民俗 > 文章页

匠心谱写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篇章

时间:2025-04-18 07:5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3 次
中国钢铁新闻网

匠心谱写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篇章
——中国五冶集团承建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新型城镇化(一期)红河农贸市场改造工程项目纪实

2025-04-15 08:18:00

  本报通讯员 黄廷海 罗丽

  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实践者,中国五冶集团以央企担当与匠心精神,全力推进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新型城镇化(一期)红河农贸市场改造工程项目。自2023年10月中国五冶集团中标该项目以来,项目团队以高标准、严要求、硬作风,克服多重困难,接连实现关键节点目标,赢得当地政府、业主与民众的高度认可,为广西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能。

  攻坚克难

  以技术突破与科学管理

  达成建设里程碑

  面对该项目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施工区域交通封闭、噪音扰民等复杂挑战,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破局。在该项目桩基施工阶段,岩溶区溶洞率高达35%,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采用“超前钻探+注浆加固”工艺,累计完成251根桩基,合格率达100%;针对老城区交通拥堵难题,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通过搭建临时导行路、错峰运输、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材料运输“零断供”,施工期间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提升40%。

  2024年7月,该项目成功实现“正负零”节点目标,标志着工程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这一里程碑的达成,不仅展现了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卓越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更体现了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与多方协作的成果。截至3月底,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新型城镇化(一期)红河农贸市场改造工程项目1号人才公寓已施工至8层,2号、3号综合服务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完成,安装及装饰工程完成60%,项目整体进度较原计划提前10天。

  安全为基

  以体系化管控筑牢生命防线

  中国五冶集团始终将安全作为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在该项目建设中,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推行 “三级网格化清单”,将工地划分为8个责任区,明确“区长-班组-岗位”职责,通过日巡查、周考核、月评比压实责任。针对该项目毗邻居民区的特点,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建立 “双线沟通机制”:对外设立“居民沟通日”,通过噪声监测数据公示、非震动工艺替代及午间夜间静音管控,将施工噪音降至58分贝以下(低于国家标准20%),群众满意度达98%;对内实施“安全行为之星”评选,将安全绩效与奖金联动,激发一线人员主动性。

  同时,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依托BIM+智慧工地平台,对该项目深基坑等高风险工序进行全流程模拟,提前优化风险点识别;智慧工地集成AI视频监控、塔吊防碰撞系统及环境传感器,实时捕捉未佩戴安全帽、临边防护缺失等违规行为。此外,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还引入无人机巡检技术,对施工盲区进行高空扫描,累计排查隐蔽隐患28项,技术覆盖率达100%。

  匠心雕琢

  工艺制胜为精品工程铸魂

  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始终将“匠心”贯穿于红河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全周期,以“最优工期、最好服务、最佳品质”为承诺,通过系统性管控与技术创新,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标杆。在该项目材料管控上,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建立供应商“红黑榜”机制,对钢材、混凝土等关键主材实行“盲样送检”制度;同时,引入物联网技术追踪材料流向,实现从生产到施工的全链条可追溯,确保每一批材料均符合国家规范与设计要求。

  在该项目工艺创新领域,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依托中国五冶集团技术研发优势,攻克多项施工难关。例如,针对综合服务中心屋面功能复合化需求,他们采用中国五冶集团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轻型种植屋面系统”,通过高分子防水卷材、轻质保温层与模块化绿化单元的集成设计,实现保温、防水、绿化功能一体化,整体结构减重达40%,大幅降低建筑荷载并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不仅提升工程性能,更成为绿色建筑示范亮点,为该项目提前15天达成“正负零”节点奠定基础,更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从蓝图到现实,从地基到地标,中国五冶集团正以铁军精神与赤子情怀,在壮乡大地上书写“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央企答卷。如今,中国五冶集团项目团队正以“智速攻坚”之势向该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发起冲击,这座承载希望与幸福的工程,必将成为广西现代化进程中的璀璨明珠。

  图为中国五冶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新型城镇化(一期)红河农贸市场改造工程项目航拍。(中国五冶集团 供图)

  《中国冶金报》(2025年04月15日 05版五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下一篇:中国五冶合肥云启锦上花园项目第二次业主开...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19 22:04 最后登录:2025-04-19 22: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