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轶事

当前位置: 城镇轶事 > 乡村轶事 > 文章页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时间:2025-04-08 10:1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9 次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对上连接省市,对下沟通镇村,有着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既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对上连接省市,对下沟通镇村,有着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既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我们必须牢记嘱托,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县域特色。科学制定县域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谋篇布局的前提。县城要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准确定位,牢固树立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展现“水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林中、人在画中”的旅游城市画卷。着眼长远发展,根据人口规模、群众需求合理规划布局,统筹县乡村三级体系,进行全域规划。统筹县城产业和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等规划,在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资金投入、人才支持、生态保护、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总体规划。同时,避免同质化,推动错位发展、抱团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城融合。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坚持产城融合,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一方面,要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些县城招商难,是因为产业特色不鲜明,配套设施不完善,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高。我州各县市要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特色优势,加强交通、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和生态旅游康养产业,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让“能发展好的地方发展得更好”。围绕旅游业打造强县富民支柱产业,深挖恩施文化资源,打造文旅龙头项目,以深度游、高端游提升旅游品质。突出打造“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人文环境,构建有温度、有底蕴的美好县城。通过县域旅游聚人气、引人流、促消费,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另一方面,在对外招商的同时,要向内扩能,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县城的投资消费力度与地市级及以上城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要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质扩面,从文化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着眼,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优质、普惠、共享,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让老人在家门口“享晚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推动绿色转型,建设美丽县城。绿色是新型城镇化的底色,要着力推进县域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模式。一是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将荒山坡地、废弃地、污染土地等进行绿化和治理,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提升城区绿化水平。二是增强县城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因地制宜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和焚烧处理设施。三是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高效集约的方式推动绿色转型。同时,实施各类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县城环境治理,开展县城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广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19 22:04 最后登录:2025-04-19 22: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