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家作品系列 甘阳集(第一批7种): 施特劳斯时刻 新雅美国史八讲 超越西方文化左派:返回雷蒙德·威廉斯 通三统 将错就错 古今中西之争(增订本) 人论(中译本四十周年纪念版) ● 当代思想界代表性人物甘阳作品首次结集 ● 经典作品之外,多部讲稿首次整理出版,所论涵括西方文明史的古今重要论题与核心文本 赵汀阳集(新品3种):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 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 一神论的影子:哲学家与人类学家的通信 赵汀阳、〔法〕阿兰·乐比雄 著 列文森集(5种): 儒家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 革命与世界主义:西方戏剧与中国历史舞台 诠释中国史:从起源到汉亡 列文森:莫扎特式的史学家 ● 传奇历史学家列文森经典名作,全新完整译本 ●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列文森之子托马斯·列文森(Thomas Levenson)作序 ● 叶文心、欧立德(Mark C. Elliott)、董玥、黄乐嫣(Gloria Davies)、齐慕实(Timothy Cheek)、白杰明(Geremie R. Barmé)联合撰写长篇导读 二,重点新书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王芸生 编著 / 2025年4月 ● 一代报人王芸生用专栏编著的“中日关系史的第一块里程碑”,20世纪第一部深入、系统研究中日关系的名作 ● 上起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下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详述六十年间中日外交关系来龙去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耻认明,国难可救!” ● 引用日本从明治维新起大量外交文书,保存大量故宫博物院(尤其是清季外交史编印处)和北平各图书馆的一手史料,以及当时在世学者、外交家、前清遗老的亲历回忆 日落落日:缅甸,最长的一战(1941—1945) 〔英〕路易士·艾伦 著 朱浤源、杨力明 等译 / 2025年6月 ● 二战亚洲战场关键一役,在中国与太平洋两大抗日战场的战略结合部——缅甸,见证盟军与日军的漫长拉锯、日不落帝国与太阳国的兴衰更迭 ● 精确记录“最长一战”,描绘军事行动与战斗细节,呈现复杂环境中的合作与调适:多国力量博弈融合,英、美、中、印、缅,各怀使命,艰难协同 ● 珍稀一手资料,保存个体记忆,深入剖析战争背后的文化冲突,充满丰富人性与历史反省的浩瀚史诗 俄国革命:彼得格勒,1917年2月 〔日〕和田春树 著 杨玲、林曌 等译 / 2025年9月 ● 日本著名俄罗斯近现代史和朝鲜现代史大家和田春树先生的重量级力作,近60年从事俄国革命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 大家手笔,将考订和论证融于通贯的历史叙述,在时空坐标的精确锁定和历史向量的辨析把控中还原俄国二月革命的缘起、进程、结果与历史功能 ● 以全新的资料、全新的构想呈现出这场抵抗世界战争时代的“震撼灵魂的革命”之全貌 中国早期王国:夏史传述与商、西周史 朱凤瀚 著 / 2025年10月 ● 聚焦上古三代的文明演进与历史变迁,阐明中国早期王国的特点,尤其是商与西周文明之同异 ● 在充分利用传世文献之外,多吸纳出土文献与考古学的最新成果 ● 全方位透视古代社会,以叙论并重的手法,揭示中国早期王国的政治结构、经济形态、宗教思想、物质文化、生态环境,文明交互等 汉政与王道:汉代政治演进与治理模式变迁 陈苏镇 著 / 2025年10月 ● 站在史学前沿的通识性读物,贯通连缀地讲述武帝以后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政治发展历程 ● 聚焦汉儒改造“汉政”的曲折复杂,最终实现“霸道”向“王道”的转变 ● 探讨奠基时代国家治理基本形态——儒家“王道”为核心的帝国体制的建立与演变 烟村带远市:近代乡村社会地理 韩茂莉 著 / 2025年10月 ● 一份难得的历史记录,保存了前现代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的多重生存样貌 ● 从地理学角度分析近代乡村社会的多维空间,包括家庭、村落及村际交往等,揭示这些社会行为如何在不同层面上塑造乡村的社会结构和地理现象 ● 尽管历史上经历多次政治和经济变革,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中国乡村生活的稳定性和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三,原创丛书 规划社会的来临:重读《大同书》 王东杰 著 / 2025年3月 ● 在《大同书》这部“理想”之作中寻找20世纪中国历史的动因 ● 聚焦大同世界的呈现方式,追溯康有为的设计思路和运思风格 ● 指示现代中国思想取向的一次转折 永恒与时间:丸山真男思想史学的交响曲 区建英 著 / 2025年3月 ● 分专题完整梳理丸山真男一生的思想历程 ● 丸山弟子的诚意之作,笔端有敬意,又不乏对话 ● 材料扎实,澄清了以往一些为学界所误读的论断 ● 近乎于中文世界第一部关于丸山思想的整全性研究 燕地记:北京历史地理文稿 唐晓峰 著 / 2025年8月 ● 贯穿先秦到民国的长时段研究,收录文章31篇,详细考证北京城的形成、发展、演变史 ● 结合文献、考古与实地考察,以历史地理的思维,重新认识从边地城镇到首善之都的北京城及其千年文化 方块字与山水诗 萧驰 著 / 2025年6月 ● 中国诗以汉语写就,汉语为中国诗增添“非凡的空间艺术功能”,而诗实为最高的语言艺术,也不断创造着汉语 ● 借鉴最新语言学成果进入中国抒情诗传统,深入艺术本体,体悟由诗兴、感物、意象、对仗、用事等要素构成的古典诗学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 茶马古道:词与物的证据 陈保亚 著 / 2025年6月 ● 从历史、文化、语言和生态层面对茶马古道的全方位探索和解读 ● 对标丝绸之路,在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脉的独特地理环境中孕育出的茶马古道,是另一条连接亚欧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重要纽带 ● 通过语言地理学研究,以及对沿线民族如何依赖茶叶跨越险峻地形进行物资交换和文化传播的考察,促成对茶马古道的学术理解与重新定义 何处是“中州”?十到十三世纪的历史与观念变局 江湄 著 / 2025年7月 ● 从辽朝与北宋对峙百年,到蒙古族建立元朝重新统一天下,中国何以经过三百年的南北对峙,仍然走向大一统国家? ● 从思想史角度研究10—13世纪士人的中国观,探求“华夷之辨”复杂的思想内涵与“大一统”愿景的重建 多开端的世界:笛卡尔与移基问题 雷思温 著 / 2025年9月 ● 系统梳理笛卡尔不同时期的哲学著作和思想,立足于对法文和拉丁文原著的专业文本分析 ● 扎实而广阔的哲学史视野,对笛卡尔哲学本身提出一种独到而富有启发性的解释 重绘汉初地理图景:张家山汉简《秩律》政区研究 马孟龙 著 / 2025年12月 ● 以历史地理学的方法,进入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研究,通过考证地名地望,复原吕后初年朝廷直辖区域政区 ● 在汉初“政区地理”研究的基础上,将问题拓展到“政治地理”,关注政区设置背后的政治运作和权力博弈,展现汉初封建格局的建设与调整所映射出的“天下秩序” 时臻乎革:黄宗羲与儒学政教秩序的转型 顾家宁 著 / 2025年11月 ● 统摄黄宗羲学术各个面向,通过政教秩序重建这一核心问题,呈现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如何时代大变局之下,调动、集成传统资源进行创造和突破 ● 以黄宗羲为枢纽,讨论他在面对时代变局时所呈现的突破性,如何经过后世的挖掘与诠释,成为走向近代的传统基底 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 郑开 著 / 2025年2月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李文杰 著 / 2025年5月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60年代与文化领导权 程巍 著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邓小南 著 / 2025年2月 ● 出版18年后的第二次修订,讲述宋代“祖宗之法”的核心:“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 宋史再认识,在宋代文化艺术的热潮涌动中细读深思;从祖宗之法切入政治文化肌理,揭示宋代制度运作的底层逻辑 ● 呈现政治与文化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为从文化角度透视中国政治,提供鲜活启示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增订本) 王赓武 著 / 2025年11月 ● 王赓武先生博士论文,详细考证颇见功力,史学价值足以留存 ● 西文学界第一次系统地对唐宋变革期的五代历史进行研究的著作 ● 增订本收入作者另外两篇重要的论文,完整呈现其在五代史方面的研究成就 整体世界史论 吴于廑 著 / 2025年9月 ● 吴于廑——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性学者之一,代表文章分论文与评述两编悉数收录 ● 作者倡导的“整体世界史”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世界史研究最重要的学术成果 ● 将吴于廑先生相关论述整合成专著出版,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和把握“整体世界史”思想,有助于提升国际世界史领域的中国声音 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 黄 梅 著 / 2025年5月 ● 新世纪以来英国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经典再版,豆瓣评分9.0 ● 全面深入分析18世纪英国小说对社会转型问题的回应、探讨与反思 ● 呈现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如何通过虚构人物的自我塑造,表达时代的”群己之思” 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荣新江 著 / 2025年6月 ● 从撒马尔干到长安,讲述中古时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民族粟特人(Sogdian),再现中古中国与西亚伊朗之间湮没已久的文化联系 ● 出入于古代文书、古墓石椁图像,驰骋于历史文献学、文字学、佛学、考古学、图像学诸领域,与国际、国内学者深度对话 ● 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除了自身有科学研究旨趣之外,也有助于启发人们思考人类存在、人类交往中的异向理解 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增订版) 李峰 著 / 2025年6月 ● 早期中国研究领域力作,资料翔实,富有理论创见 ● 十五年来首次修订再版,增补相关书评及作者回应,综述国内外有关西周政治制度的学术研究及前沿进展 战国时代的东西差别:考古学的视野 梁云 著 / 2025年8月 ● 首部以考古学视角探究秦与东方六国文化差异和社会结构的专著,极富问题意识的系统性研究 ● 细致梳理考古材料,揭示秦国崛起的深层因素;新版增补,从器物群演变、礼器制度、墓葬等级序列、都城形态、城址等级序列、王陵形制六个维度,逐一对比秦与东方六国的差异 ● 纵深而贯通,审视战国时代连续与断裂的两条文化发展道路 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 冯象 著 / 2025年5月 ● 重述亚瑟王传奇故事,融合历史和神话元素,通过时空剪切式的蒙太奇手法,从现代视角回溯亚瑟王时代的英雄事迹 ● 涵盖亚瑟王传奇的主要人物和神话母题,就其运用阐发的西方文学典籍、凯尔特/希腊神话、历史和宗教文献而言,可视为亚瑟王传奇在中国的一次系统介绍 ● 书后附录凯尔特神话释名、年表、家系图 中西之外:华夏世界观与人类学 梁永佳 著 / 2025年9月 ● 突破“非中即西”思维定式,在域外研究中建立中国学术主体性 ● 反思“希腊罗马认识域”,推动社会科学迈向多元普遍性的新道路 世界感:俄国文学与地缘政治 初金一 著 / 2025年8月 ● 细读俄国文学经典文本,剖析俄国现代主义的理论问题 ● 对当代中文语境中的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区域研究面对的困难提供了多维度的新解答与研究案例 《周官》之制与大一统 齐义虎 著 / 2025年8月 ● 以今文经学的“大一统”视角,研究古文经学《周官》之官制 ● 在《周官》官制格局中,找寻“大一统”精神在制度上的落实 ● 尝试揭示儒家理想中“大一统”的本来面目,及其与后世"大一统制度"的异同关系 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 张京华 著 / 2025年12月 ● 围绕古史辨派这个改变近代中国史学气候的现象,展开细密分析,文献宏富,旁征博引,曾荣获“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 ● 系统梳理古史辨派的核心观点、学术地位、时代影响,追问中国现代学术的来路与去向;呈现古史辨派由实验主义到今文家言、由经学到史料学、再由史料学到神话学的衍变过程 独尊儒术前的思想争锋 曾海军 著 / 2025年12月 ● “独尊儒术,定于一家”前,西汉的思想界有过哪些争锋? ● 用“前经学时代”概括分析西汉初期子学的学术形态 ● 剖析汉初思想争锋背后皇权、政治的身影 所思文丛(赵汀阳主编): 克尔凯郭尔棱镜 / 王 齐 深渊与镜像:奥古斯丁论初人的堕落 / 吕 超 瞬间观“无” / 邓 定 从分析到创造 / 马寅卯 一默如雷:现象学视野下的源初自然 / 韩 骁 鄙民之力 / 汤明洁 ● 突破学科界限,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关注当代人文知识的再生与复兴 ● 从理性出发,包容不同观点,超越信念束缚,推动对思想、文化、社会的深入理解 ● 激发新的思想力量,力求超越当下的表象,探索更具生命力的文化方向 四,西学译丛 存在与虚无 〔法〕萨特 著 陈宣良 等译 杜小真 校 / 2025年8月 ● 萨特的代表作及第一个思想高峰,存在主义思潮的奠基之作 ● 接续笛卡尔、柏格森、新黑格尔主义传统,开创现象学灵动、机敏、绚烂的法国风格 ● 直击现代人的切身处境,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西方哲学文本之一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 〔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 著 渠敬东 等译 / 2025年6月 ●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重要代表作,反思理性主义文明走向极权主义灾难的原因 ● 以理性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线索,提示拯救启蒙理性的可能路径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美〕丹尼尔·贝尔 著 严蓓雯 译 / 2025年8月 ● 系统性地揭示资本主义内部经济逻辑与文化逻辑之间的张力,提出“文化矛盾”的概念 ● 通过对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分析,为理解现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独特的理论框架 ● 对于文化自主性和批判性的讨论,已成为文化研究的经典视角和思考路径,对于深入理解今日的文化现象具有持续影响力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德〕哈贝马斯 著 童世骏 译/ 2025年10月 ● 哈贝马斯法哲学代表作,对法律和宪法的范式性背景理解加以澄清 ● 书中提出的“商谈论”,是哈贝马斯学术大厦的基石,对西方社会的自我理解影响深远 ● 被誉为“一部纪念碑式的著作”,在某种意义上或许是作者最好的著作 上帝、死亡与时间 〔法〕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著 文晗 译 / 2025年5月 ● 列维纳斯1975—1976年在索邦大学开设课程的讲稿辑录,是其晚期哲学的“大综合” ● 以“他人之死”破解传统主体哲学困境,追问时间的伦理重量 ● 进入列维纳斯核心思想体系必读文本,剖析时间、责任与神圣的共生关系 古代与现代民主 〔德〕威尔弗里德 · 尼佩尔 著 赵宇飞、陆炎 译 / 2025年10月 ● 对西方民主问题的通贯性研究,对古希腊民主和现代民主的不同特性和历史传承做了充分的辨析和梳理 ● 全面阐述古往今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研究与论争,史料纵横,笔法精道 ● 聚焦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和时刻,探究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要义 埃及人摩西:西方一神论中的埃及记忆 〔德〕扬·阿斯曼 著 王瑞 译 / 2025年9月 ● 文化记忆理论开创人物阿斯曼的学术代表作,探讨西方文明对于宗教起源的建构与理解 ● 关于历史记忆变迁的一个典范案例研究,一堂关于文化身份和信仰流动性的引人入胜的课程 沉睡的主权者:现代民主的发明 〔美〕理查德·塔克 著 黄子炎 译 / 2025年12月 ● 对数十位人民主权理论家的文本进行细致分析和重新诠释,展示出一部将民主主权和民主政府的明确区分置于中心的现代民主史 ● 挑战了自由主义者有关现代民主正当性基础的叙事和立场,为重新理解人民主权和民主提供新的视角 苏格拉底:反讽家与道德哲学家 〔美〕格里高利·弗拉斯托 著 吴鸿兆 译 / 2025年3月 ●沉浸“古往今来最为怪异的哲学家”别具一格的话语风格 ●聆听苏格拉底于德性上之所信和关于如何通往幸福的教导 演绎他者:古希腊文学中的性别与社会 〔美〕弗洛玛·塞特琳 著 颜荻 译 / 2025年9月 ● 探讨两性关系的多样性及其互动关系的复杂性,思考覆及古希腊文明的核心问题 ● 吸收大量女性主义与后现代理论的研究成果,同时立足古典文本自身 ● 受到西方古典学界普遍赞誉,引用率极高,古典学专业必读书目 修昔底德与雅典帝国主义 〔法〕雅克利娜·德·罗米伊 著 张云天 译 / 2025年10月 ● 法国古典学家罗米伊成名作与代表作,从帝国主义视角讨论修昔底德作品的统一性 ● 公认“开启了关于修昔底德研究的一个硕果累累的新阶段” 摹仿论的美学:古代文本与现代问题 〔英〕斯蒂芬·哈利韦尔 著 王嘉雯、张晨曦 译 / 2025年11月 ● 梳理从前柏拉图时期到新柏拉图主义、文艺复兴及现代的概念发展脉络,给摹仿论提供了一个在哲学上高度精微复杂的版本 ● 摹仿论研究必读之作,展现了超越一般古典学家的广阔视野以及通过文本细读处理宏大文化问题的深厚功力 迈向人类学的价值理论 〔美〕大卫·格雷伯 著 阿嘎佐诗 译 / 2025年10月 ● 大卫·格雷伯代表性学术著作,梳理人类学的核心理论“价值”,提出创造性观点 ● 理解格雷伯及众多人类学著作的奠基性文献,被广泛引用的经典之作 类比的转向:以库萨的尼古拉为例反思现代性 〔德〕约翰内斯·霍夫 著 仲威 译 许瑞 校 / 2025年8月 ● 深度挖掘库萨的尼古拉之思想遗产,追溯现代性问题在中世纪的回响 ● 反思笛卡尔和康德较为“僵化”的理性主义,探索并构建全新的通往现代性的整体路径 激进正统派 〔英〕约翰·米尔班克、凯瑟琳·匹克斯托克、格拉哈姆·瓦尔德 编 周小龙、刘长安 等译 / 2025年12月 ● 一部标举信经、确证教父时代与中世纪根基的基督教“激进正统”运动宣言 ● 一份昭明现代虚无主义的沉沦及其病灶,重塑信仰、再造世界与真理之图像的神学规划 种族·民族·阶级 〔法〕埃蒂安·巴利巴尔、〔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著 艾士薇、王立秋 译 / 2025年10月 ● 在纳粹主义失败、去殖民浪潮退去数十年之后,为什么种族主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 沃勒斯坦与巴利巴尔在世纪末的非凡对话,面向未来的思想文本 ● 重新在当代理解既有左翼概念和范畴,质疑惯常的把种族主义当成是过去社会和共同体仇外现象的延续或回潮的概念 达尔文的剧情:达尔文、乔治·爱略特与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进化论叙事 〔英〕吉利安·比尔 著 范一亭 译 / 2025年4月 ● 维多利亚文学批评、文化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呈现达尔文的作家面向 ● 揭示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化和文学结构的影响,为重新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伟大世纪的道德 〔法〕保罗·贝尼舒 著 丁若汀 译 / 2025年9月 ● 保罗·贝尼舒跨越三个世纪文学史研究的第一步 ● 钩沉法国近代古今之变的伦理线索,还原“伟大世纪”古典趣致与道德风貌 帕斯卡尔式的沉思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 著 刘晖 译 / 2025年6月 ● 布尔迪厄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 社会学家的思想自传,以原创核心概念“习性”、“场”、“象征暴力”等建构的自我分析纲要 “近代的超克”论 〔日〕广松涉 著 臧泳帧 译 邓习议 校 / 2025年3月 ● 在“近代的超克”研究领域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作品 ● 以哲学家的深刻分解京都学派诸人的思想构造 ● 以历史学家的笔力还原思想与现实的隐秘关联 ● 披露原始文本,精道犀利点评,柄谷行人解说推荐 广岛札记 〔日〕大江健三郎 著 翁家慧 译 / 2025年8月 ● 大江健三郎的警世之作,在核时代重塑人的尊严 ● 记录了笼罩在核时代阴影下的人性的脆弱与坚韧,重点刻画了广岛人的威严形象 ● 客观调查与人道主义的卓越结合,反思战争、拥护和平、思考核威慑下人类如何生存的必读书 中国思想与日本 〔日〕津田左右吉 著 寇淑婷 译 / 2025年12月 ● 收录了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津田左右吉对日本文化与外来思想的重要论述 ● 独特视角考察历史上的中日关系,提出了以往不多见的观点 ● 历史性地考察日本近现代思想历程时不可或缺的著作 坦克格勒:苏联工业城市车里雅宾斯克(1900—1950年代) 〔瑞典〕伦纳特·萨缪尔森 著 郑洁岚 译 / 2025年10月 ● 力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坦克工厂形成史 ● 从工业城市发展的角度,提供认识苏联的纵深视野 ● 苏联工业化史、“二战”史必读 五,艺术史与考古 芝大东亚艺术史研究文丛(首批4种): 体与面:中国视觉文化中的身体与面孔 观看亚洲艺术 摄影与东亚艺术 重塑东亚宗教艺术:佛教信仰与宗教实践 ● 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CAEA)自2003年成立以来,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出版论文集及举办系列讲座,成为全球东亚艺术研究的核心平台 ● 系列文集精选芝大东亚艺术中心研讨会历年来的精彩论文,呈现艺术史与视觉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深入探讨东亚艺术与视觉文化的多样性与全球影响 ● 从佛教石窟到现代摄影,从唐宋屏风到全球展览,系列文集不仅关注传统艺术形式,还聚焦数字化工具等现代技术对艺术史研究的影响,激发未来研究方向 赵孟頫:忽必烈时代中国的书法与绘画 〔英〕马啸鸿 著 赖星睿 译 / 2025年10月 ● 中国艺术史经典个案研究,全面理解忽必烈时代的“文艺复兴式”天才 ● 抽丝剥茧,深入剖析赵孟頫里程碑式的书法、绘画与鉴赏实践 ●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回答艺术史上重要的“元代风格革命”问题 现代艺术社会的六个世界 王子琪 著 / 2025年12月 ● “艺术折叠”,新锐视角下的现代艺术与艺术体制关系 ● 尝试性探讨展览、市场、政策、媒介等机制,梳理现代艺术的运作模式与价值体系 ● 关联当下,呈现全球艺术市场、文化政策、品牌艺术化、数字技术与民族文化等当代议题 六,人文通识阅读 悉为我有!11世纪中国的快乐、拥有、命名 〔美〕宇文所安 著 杜豫白 译 / 2025年6月 ● 由词至文,《只是一首歌》互文“姊妹篇”,宇文所安北宋研究新作 ● 在宋代独具一格的文化风貌中,探索快乐、拥有、命名的三方关系 ● 优雅机智,博学迷人,创造性解读“悉为我有”的主权诗学,学术散文写作典范 农为邦本:中国农业一万年 韩茂莉 著 ● 新石器时代以来,农业成为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长明不灭的奥秘之一。可以说,农业是中国送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 探讨传统耕作方式如何支撑起传统农业文明,也对现代技术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 晚清高官在民国 刘江华 著 / 2025年5月 ● 清朝落幕,原本供职于清政府的官绅士民之人生将何去何从? ● 书写14位晚清高官或仕、或隐、或敌的民国“后半生” ● 调整“历史聚光灯”,揭开民国史的另一条暗线 成为才艺:书法艺术的诞生 周文翰 著 / 2025年10月 ● 反思“书法艺术自觉说”,阐释“写字”发展为"书法"的内在理路 ● 从书写实践、文本形制、知识观念衍生三个层面,揭示商周至东汉早期书写文化的衍变 ● 细致梳理书法艺术作为一门才艺/知识体系(“书势之学”)而兴起的历史过程 《莎士比亚通释》八种: 莎士比亚早期喜剧 莎士比亚晚期喜剧 莎士比亚的罗马剧 莎士比亚五大悲剧 莎士比亚传奇剧 莎士比亚第一历史四联剧 莎士比亚第二历史四联剧 诗人莎士比亚:商籁与诗篇 颜元叔 / 著 ● 台湾地区著名学者颜元叔代表作,华语学界第一部通论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著作 ● 从概述到文本细读,逐幕逐景进行述评,普通读者阅读莎士比亚最好的入门读物 三千年的书籍史 〔法〕雅安·索尔代 著 龚兆华、宗子萧 译 ● 罗伯特·达恩顿作序推荐! ● 一部关于书的书,媒介考古、藏书家、书籍版本爱好者必读! ● 大型全球书籍发展史,从制作技术演变到出版人台前幕后的故事,看知识、权力与资本的张力如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生意”。 电信帝国:电报与19世纪的全球化 〔德〕罗兰·温茨胡默 著 王沛楠 译/ 2025年6月 ● 一部系统研究电报通信的跨学科之作 ● 基于历史材料、海量数据和GIS制图,全面呈现全球电报网络的结构与变化轨迹 ● 打破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的窠臼,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的复杂关系 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1931—1965年的发展主义 高柏 著 / 2025年9月 ● 揭示日本发展主义这一经济思想的产生及其在战后发展过程中的演变,从产业政策与意识形态互动的广阔视角呈现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内核何以形成 ● 有泽广巳日本研究最佳图书奖获奖作品,经济社会学、历史社会学佳作 理解政治:从荷马到施米特的27部核心文本 任军锋 著 / 2025年8月 ● 回归核心文本,探问经典的文本义、历史义、当代义,重返古希腊至20世纪晚期的思想交锋场域 ● 哲人与僭主、哲学与政治、上帝与凯撒、科学与权力……呈现思想史问题轴上的持久张力与活力 ● 西方政治思想史通识读本,更好理解今天这个不平静的“大政治”时代 世代:一部美国代际变迁史 〔美〕珍·特温格 著 周顺、许驰原 译 / 2025年9月 ● 基于24份全国性调查、覆盖3900万人的数据,解码Z世代、千禧一代、X世代、婴儿潮世代与沉默一代的精神图谱 ● 观看时代变迁的风起云涌,一览美国社会的“五世同堂” “形而上的动物”:四位女性如何让哲学重归生活 〔英〕克莱尔·麦卡尔、瑞秋·威斯曼 著 李金潞、李晓琳 译 / 2025年6月 ● 从女性视角出发,为20世纪西方哲学史提供另类解读,用生动的事例回答“女性如何做哲学” ● 看伊丽莎白·安斯库姆、菲利帕·福特、玛丽·米奇利和艾里斯·默多克如何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牛津学术圈“乘风破浪”,使性别、情感、动物权利真正成为哲学思考的对象 学生简史 〔美〕迈克尔·罗斯 著 孔祥瑞 译 / 2025年6月 ● 在叛逆中奋进,于迷茫里求知,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校长笔下的一部千年教育小史,一幅古今学生群像。 电子游戏中的怪物:从恐惧到娱乐 〔捷克〕雅罗斯拉夫·斯维尔奇 著 卢雅怀 译 落日间 校 / 2025年8月 ● 怪物不只是敌人,它们是电子游戏中的文化镜像,是我们在虚拟世界理解恐惧、未知与自我的窗口 ● 从《龙与地下城》到《血源诅咒》《战神》,再现怪物如何从简单的敌人演变为复杂的文化符号,探寻怪物设计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技术驱动力 手作像素:独立电子游戏的寻道之旅 〔丹麦〕杰斯珀·尤尔 著 落日间 译 / 2025年9月 ● 一本独立电子游戏创作白皮书 ● 围绕各种如《看火人》(Firewatch)、《时空幻境》(Braid)等独立游戏,采访如乔纳森•布洛(Jonathan Blow)在内的多位知名独立游戏开发者,展现并分析独立电子游戏的创作历程与美学风格 帝国的游戏:全球资本主义与电子游戏 〔美〕尼克·戴尔 维特福德、格雷格·德佩特 著 周安安、王儒西 译 / 2025年11月 ● 电子游戏如何参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建构?又如何成为抵御资本文化的积极手段? ● 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奈格里和迈克尔·哈特的帝国理论,分析《第二人生》《魔兽世界》《侠盗猎车手》等热门游戏与资本主义的关联,展示虚拟游戏如何将全球资本的文化、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具体化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