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199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规划的通知》(陕政发〔1999〕9号)颁布以来,我省各级政府统筹规划,认真实施。目前,全省10个市和杨凌示 范区及107个县区全部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270.72万人,占全省应 参保人数的71%。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有效地遏制了医药费过快增长的势头,保证了城镇 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全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全省医 疗保险制度刚刚建立,各地进展还不够平衡。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重视不够, 医疗保险基金收缴率偏低,医疗保险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参保职工个人负担较重,困难地区和 困难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还没能很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成 效。为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革与发展 的必要 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保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改革的实践中,把建立 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明确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人的 责任,把医疗保险制度平稳有效运行作为考核主要领导人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仍有少 数统筹地区没有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规划的通知》(陕政发〔1999〕9号)要求,把应该参保的领导干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必须限期 予以纠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医疗保险,要把支持、参与、关心医疗保险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确保全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要进一步明确各 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医疗保险定期议事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出现的新 情况和新问题。同时,要加快推进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形成改革的合力,确保城镇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切实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工作 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直接关系到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因此,各级政府要按 照医疗 保险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做好医疗保险基金的征缴工作。同时,要依法扩 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凡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用人单位都要参加医疗保险,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 稳定增长。当前扩大覆盖面的重点是国务院各部门驻陕单位和省属企事业单位,希望未参保 的单位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尽快参加所在 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对有缴费能力而拒绝缴费或瞒报少报、欠缴医疗保险费的,各级政府 和有关部门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强制缴费。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解决部分参保职工医疗费用个人负担 较重的问题 各级政府要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重视大额医疗补助保险、企业补充医 疗保险 和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的建立,改进和完善补助办法。目前,全省参加大额医疗补助保险的职 工已占全部参保职工的80%,有效地缓解了大额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较重的问题。但企业补充医 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在全省却没有普遍建立起来,部分参保职工在一定范围内仍存 在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较重的问题。因此,各地要加大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力度, 已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凡有条件的,应当为本单位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企业补充 医疗保险由企业管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和制度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必须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接受劳动保障部门和有关部门 的监督。同时,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行国家公务 员医疗补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7号)精神,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必须 把有限的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真正用到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较重的参保患者身上,切实减轻他 们的经济负担。
四、要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加快建立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机制 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 委、省政 府对此非常重视,把解决困难群体生活保障问题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要根据本 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困难企业参保办法,逐步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一是对部分有缴 费能力的困难企业,可按照适当降低单位缴费率、暂不建立个人账户的办法,纳入基本医疗保 险,保障其职工相应的医疗待遇。单位缴费的具体比例由各统筹地区根据建立统筹基金的实 际需要确定。对无力参保的困难企业职工,各级政府要抓紧研究制订社会医疗救助办法,妥善 解决其医疗保障问题。社会医疗救助基金可通过当地财政支持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 二是对仍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要继续按照“三三制”原则,落实基本医疗 保险缴费资金。对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已经再就业并建立劳动关系的,应继续将其纳 入基本医疗保险;三是对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要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国有 破产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陕政发〔2001〕70号)的规定,将其纳入 基本医疗保险;四是各地要适应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 医疗保险办法,可采取由个人缴费的办法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并根据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 给予相应待遇。对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中心等劳动人事代理机构代办医疗保险的 方式实现整体参保,并做好有关服务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离休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建立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是各级 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政府必须重视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机制的 建立,特别是财政支持机制的建立工作,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的财政支 持力度,对破产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和特困企业确实无力缴纳离休干部医药费的,各级财政 要拿出财政兜底和财政垫支的具体办法,以确保我省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办法的顺利实施,使离 休干部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的政策落到实处。 五、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医疗保险的财政投入 目前,部分县区财政供养人员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能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影响了 医疗保险 制度的正常运行。各地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医疗保险的资金投入,把按时足额拨付财 政供养人员的医疗保险基金作为一项硬指标,年初必须将其列入财政预算,按季或按月拨够, 不留缺口,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医疗保险基金正常运转。对以前欠拨的医疗保险费要研究解决 办法,最迟要在今年底前解决各级财政供养人员医疗保险基金拨付欠费问题。同时,各级财政 要加大对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设备维护和运行等方面的投入,改变医疗保险管理 手段落后的现状。
六、切实加强医疗保险服务管理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建立和完善风 险防范 体系。统筹基金积累率较高的地区,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基础上,要逐步降低 参保职工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中的个人负担比例,逐步扩大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门诊特殊病种 。要强化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等项目及费用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基本 医疗保险用药管理规定,在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定点协议中,要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和专科 特点,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内药品的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 费用的比例提出具体指标。同时,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管理职权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 、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考核结果要与医疗费用结算标准挂钩,建立激 励和约束机制,对违规行为和违规费用要明确违约责任。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简化参保人 员就医手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为参保职工提供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服务 。
七、进一步加大医疗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宣传,提 高广大参 保人员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意义及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坚持医疗费用分担机制的改革方向,切 实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建立医疗保险社会监督制度、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 等措施,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对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查处,使广大职工群众拥护改革, 支持改革,积极参与到改革中去。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