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增加近100万城市人口,增加投资2300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00亿元。
本报济南12月7日讯(记者 张璐) 我国未来发展最大潜力在城镇化,7日召开的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城镇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重点工作之一,我省将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按照已明确目标,到2015年我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6%以上,2020年达到63%以上。 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在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进城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没有全面享受市民待遇。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尚未真正融入城镇,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城镇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在我省未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加以解决。让这部分居民真正融入城市是我省城镇化发展努力的目标。 我省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中期阶段。姜大明称,近10年来,我省城镇化率明显提升,全省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07个百分点,2011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50.95%,城镇人口总量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据介绍,截至2011年底,我省48个设市城市人口城镇化率均超过35%,其中有21个设市城市超过50%。 从发展格局来看,我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由7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32个中等城市、60个小城市和1118个建制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到2011年底,我省共建成新型农村社区8000多个,1000多万农民实现居住社区化、生活城镇化,新型社区已经成为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新载体。 会议指出,我省城镇化发展还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大城市不强小城镇偏弱、城乡差距明显、城镇化发展粗放等问题。其中,我省城镇化率目前还低于全国51.27%的平均水平,与先进省份的差距拉大。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够。此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还比较明显,八成以上的新增基础设施集中在城市和县城,农村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设施比较缺乏。东西部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 解读:城乡需统一体制
省城市化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具体解读山东城镇化道路时称,城镇化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农民变市民的过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覆盖整个区域的过程;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这位负责人认为,一个区域城镇化速度快慢取决于一个因素四个能力。一个因素,就是体制因素,“现在我们总体上对城和乡是两种管理体制,土地使用、公共财政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制度、人口政策都不一样,需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一个统一的体制”。四个能力,就是由区域产业结构、规模决定的提供就业的能力;由区域基础设施决定的承载能力;由区域公共财力决定的社会保障能力;由农民收入水平、资产多少决定的转移能力。而这四个能力,反映了政府的执政能力、综合水平。 本报记者 张璐
我省将建济青南线高铁
本报济南12月7日讯(记者 张璐) 从7日召开的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正在规划济南到青岛的南线高速铁路,这条将经过临沂、日照的高铁建成后,济南到青岛只需要1个半小时。 按照我省中心城市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计划,到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内主要城市将实现城际轨道交通相连。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