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轶事

当前位置: 城镇轶事 > 新人新事 > 文章页

媒体: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正当时 改善民生显成效

时间:2025-03-14 17:3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32 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金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金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其中一项措施是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增加20元,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此前的一号文件也对基础养老作出规定,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张栋认为,这一调整直接提高了城乡老年人的养老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则表示,如果从今年起到2035年,每年将个人的基础养老金部分每月持续提升20元或30元,可以在10年内实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倍增计划。

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制机制相对健全,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待遇较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群主要是农村居民,60岁及以上待遇领取人每月领取的标准约为220多元。据数据显示,城镇职工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约3500元,而全国1.78亿人在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均领取待遇约223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6%。谈及农村老人养老困境,张栋指出主要体现在服务保障和经济保障两方面。服务保障不足,许多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趋势,老年群体缺乏照料。经济保障方面,近年来农村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发生变化,养老金占比持续增加,劳动收入和子女赡养相应减少。

自2014年起,基础养老金经历了多次调整。到2024年,全国最低标准已达到每人每月123元,2024年基础养老金上涨了20元,涨幅达19%以上。尽管如此,整体而言,农村养老金水平仍然较低,难以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张栋分析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多元化,依靠土地养老和子女赡养等多种渠道维持基本生活。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04 20:04 最后登录:2025-04-04 20: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