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轶事

当前位置: 城镇轶事 > 新人新事 > 文章页

山东城市观察|新政!坐实“来了就是青岛人”!

时间:2025-04-29 02:03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 次
一次连续推出六条人才新政,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这不仅在青岛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在同类型城市中也可以算作是“大手笔”。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的城市。

一座包容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理应有更宽松的落户政策,从而让各类人才聚集,并为他们提供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12月14日晚,青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及《青岛市外语人才、外事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共六个与人才相关的政策。

一次连续推出六条人才新政,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这不仅在青岛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在同类型城市中也可以算作是“大手笔”。

进入12月,先后有无锡、青岛等四座城市推出“史上最宽松”落户政策。而在城市加注“抢人大战”,力推“零门槛落户”的背后,则是大城市对于人才、人口的进一步渴求。

实现人才聚集,只是青岛吸引人才的第一步,接下来青岛还要在选才、留才以及用才方面做好通盘考虑。

青岛出台人才新政:来了就是青岛人!

12月14日,青岛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

会上,研究审议了《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及《青岛市外语人才、外事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共六个与人才息息相关的政策。

随后的12月17日,六条人才新政正式对外公布,并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将通过人才落户、居住落户、亲属投靠落户以及赋权激励落户等途径,继续放宽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以及崂山区这四个中心城区的落户政策。

同时,意见中也提到将大幅放宽城阳区、黄岛区以及即墨区的落户政策,并全面放开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城镇区域县域落户政策。

此次落户政策的推出,也是青岛自2018年3月发布的《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再一次对户籍制度进行较大调整以及进一步放宽。

而除了落户政策外,此次青岛公开发布的其他5条新政,均与选才、用才和留才息息相关。

一次连发6条新政,坐实“来了就是青岛人”的发展目标。而在越来越多城市放宽落户门槛的背后,则是城市间“抢人大战”的愈演愈烈。

零门槛落户:“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2020年4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提到,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与2019年出台的文件不同,政策表述已由积极推动变为督促,这也意味着户籍改革的力度在逐步加大。新政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落户门槛降低,甚至有的城市推出了“零门槛落户”政策,而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招才引智的步伐。

今年12月,除青岛连续推出六条人才新政外,无锡、福州与广州也纷纷推出“史上最宽松”的落户政策。

12月8日,《无锡市户籍准入登记规定》印发实施,全面取消江阴、宜兴行政区域内的落户限制,实行以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或合法稳定就业为基础的户口迁移制度。同时,全面取消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技术工人等群体的落户限制。

随后出台政策的福州,直接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零门槛”。而在全面放开落户政策的背后,则是作为福建省会的福州渴望通过引进不同层次人才和人口集聚,在十四五末城区常住人口超500万的“野心”。

此外,广州也推出了《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拟实施差别化入户,入户门槛放宽到大专学历。

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城市人口新一轮洗牌已悄然开启。“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背后,反映出来的不仅是地方政府对于“人口”固有认知的转变,更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人口焦虑”。

毕竟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日趋激烈的当下,抓住了人,就意味着抓住了发展的关键。一部分城市的崛起,就意味着另一部分城市的沉沦,人口争夺失败的城市,在先发优势上或许就已经处于落后的位置了。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高素质人才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生产力。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发展集聚,必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但人口聚集,却不一定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因此,城市在大量吸引人才的过程中,也要为他们提供“适得其所”的工作岗位。不然,人才最终的结果还是流向那些吸引力更高的城市。

降低落户门槛,只是青岛吸引人才的第一步。接下来,青岛还需要根据自身发展规划确定适合的人才,并为人才提供适合其安家落户的生活环境。

青岛需要什么人才?

此次青岛一连推出的6条新政,除了再度放宽落户门槛,加码人才聚集外,更重要的着墨点则是对人才选、留与用。

市委书记王清宪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这样推介青岛: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正在创业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

与创业城市相匹配的,正是具备创新创业创意等优质基因的人才。那么,青岛在接下来发展的过程中,究竟需要什么方向的人才?

在这方面,上海或许已经为中国的城市开了一个好头。日前,杨超越出现在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的《关于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引进情况的公示》名单中,正式在制度层面上落户上海。

事实上,杨超越能够落户上海,便得益于日前引发的《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新政提出在新经济蓬勃兴起过程中涌现的新型人才将纳入上海引进落户对象。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直播带货成为当前增长迅速的新经济业态,而此次上海落户新政将杨超越、李佳琦等纳入人才范围,也反映出了上海在新发展阶段的产业发展新理念。

以上海为范例,结合青岛当下正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发展目标,青岛应该着力引进高端制造业以及互联网领域的优质人才,以人才聚集倒逼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结合RCEP签署以及多个国家战略落地所带来的利好,青岛也推出了《青岛市外语人才、外事人才、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

站在大循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青岛拥有“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双节点”价值,对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有着独特的枢纽作用。通过对“三外”人才队伍的加码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外事工作者的素养,助推青岛放大自身在“双节点”中的价值。

同时,随着青岛将深圳列为学、赶对象,深圳发达的民营经济也成为青岛近一段时间发力的重点。通过推出《青岛市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将进一步培育青岛成全人才创新创业的土壤,为民营经济的全面起势做好铺垫。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在各座城市纷纷入局“抢人大战”的背后,真正具有决胜意义的则是如何“留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的背后,既是对来深圳创业者的欢迎,更是一种包容的城市文化。

人才吸引不过是前戏,“人才黏性”才是重头。

正如王清宪所说,“真正的人才,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们应该不会满足于青岛给他们一套海景房来看海。真正的人才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而创新创业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资本支持。”

为此,青岛提出打通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做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各项工作,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正如此次推出的《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将通过重构人才服务综合平台、打造人才线上服务网络、设置人才服务综合窗口、拓展社保卡应用服务、设立全市人才服务专线的“五个一”,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载体。

当一座城市愿意以“保姆”的姿态为人才做服务,正反映出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尊重。

另一方面,近期胶东五市推进的公积金一体化,也为青岛“留才”提供了更好地支撑。青岛背靠胶东经济圈,拥有充足的人才供给,而只有像公积金互认这样将各城市间的行政壁垒真正打破、拉近与各城市的心里距离,人才的归属感才会切实增强,“来了就是青岛人”的名片也逐步被坐实。

城市,本质上还是人的城市。人才与城市,本来就应该互相成全。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9 06:04 最后登录:2025-04-29 06: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