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轶事

当前位置: 城镇轶事 > 新人新事 > 文章页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65%

时间:2025-05-15 00:1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 次
南都数字报

更多精彩扫码查看

3月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各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这份提请大会审查的中国新发展蓝图,擘画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新目标、新引擎、新图景,描绘了一幅新的“千里江山图”。

这份超过7万字、厚达142页的草案文本中有哪些新提法、新部署、新指标?过去有哪些成就?未来五年有哪些目标?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带你读懂。

  规划纲要草案热词

  将“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全文,我们梳理出了100多个高频词汇。“建设”“健全”是规划纲要草案中出现最多的词汇。

“安全”是规划纲要草案中的重要高频词,稳中求进是“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总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不断增强国家安全能力。以经济安全为例,“十四五”时期实施粮食安全战略,除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还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提高良种自主可控能力。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创新”一词出现167多次。创新驱动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围绕科技管理体制继续深化改革,一些提法格外接地气。如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还提出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评价机制的新鲜方式,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令人关注的是,规划纲要草案将“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彰显了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决心。提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以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十大数字应用场景。

此外,“治理”“保障”“改革”也是规划纲要草案中的高频词,从政治、经济、民生、环境、国防等多个领域,多层次、多维度描绘了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六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分别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和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一节发现,其中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内容篇幅最多,字数超过200。对比发现,15年间经济发展目标有所变化,由“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变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再到“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针对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详细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规划纲要草案指标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 

民生指标更细化,推进共同富裕有了“路线图”。瞄准增进民生福祉,规划纲要草案里一系列民生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有20项,涉及民生福祉的有7项。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相比,还新增“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指标。增减之间,彰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规划纲要草案单列一章关注应对人口老龄化。此外,更多数据目标瞄准百姓新获得: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

对于普通民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领域,“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让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对比“十三五”和“十二五”时期数据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和人均预期寿命等均超过预期水平。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针对民生福祉提出,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城镇化率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通行指标,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的是在城镇居住了半年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6.1%提升至60.6%,而“十四五”规划时期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为65%。

为此,“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 

规划纲要草案列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20项主要指标。引人注目的是,在“经济发展”指标中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此前的“十二五”规划设定GDP年均增速7%,“十三五”规划设定了高于6.5%的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

相比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必须确保实现的“硬任务”。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设置了8个约束性指标,7个集中在“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方面,其中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系首次列入五年规划的主要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也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南都京沪新闻中心

统筹:邹莹 程姝雯

采写:南都记者 李润泽子 张稆方

制图:张许君 林泳希 欧阳静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5 11:05 最后登录:2025-05-15 11: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