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轶事

当前位置: 城镇轶事 > 乡村轶事 > 文章页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的批复》解读二

时间:2025-03-18 09:2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1 次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的批复》解读二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的批复


  12月15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的批复》。省政府批复中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以原双流县的行政区域为成都市双流区的行政区域,双流区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顺城街1号。

  从2001年起,成都多次向国务院申请将双流县撤县设区至今,双流,这个18次被评为四川省十强县第一名、2015年位列中国百强县西部第一的重点县,终于正式成为“成都市双流区”。

  双流县改区后,将如何发展?其实,《成都市双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暨双流县卫星城总体规划),已在2015年4月22日获得了成都市人民政府(成府函﹝2015﹞55号)批复。未来5年,双流将会变成什么样,川叔先带你去看一看: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4年至2020年,2030年为远景展望。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县域范围:双流县行政区,幅员面积为1068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双流县中心城区,包括双流国际机场、天府新城、双流东升主城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中心城区用地边界为北至九江镇界,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南至大林组团,西至成新蒲快速路,总用地面积约为551平方公里。双流县城规划范围(不包含天府新区部分):以元华路为界,包括东升街办、西航港街办、九江街办、公兴街办、黄甲街办、黄水镇、彭镇、金桥镇、永安镇、胜利镇、黄龙溪镇以及部分华阳街办,总面积466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图)

  城市性质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市中心城双核之一,是天府新区金融、商业、行政和科研中心;

  成都直管区以外双流区域:国际航空枢纽,天府新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的卫星城。

  城市职能

  双流县核心职能为“一门户、一基地、两中心”。

  “一门户”是指内陆开放门户,“一基地”是指高技术产业基地,“两中心”是指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中心。

  人口与城镇化预测

  远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315万人(天府新区范围内人口为278万人,占总人口的88.25%),其中城镇人口为29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93.7%;

  远景展望2030年,县域总人口为458万人(天府新区范围内人口为417万人,占总人口的91.05%),其中城镇人口为44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97.2%。

  空间结构

  远期全县城乡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港一城四区”的城乡空间结构。

  “一港”:即由机场环港路围合而形成的空港经济贸易圈;

  “一城”:天府新城。东起成自泸高速,南至铁路货运外绕线,西以成昆铁路和元华路为界,总面积122平方公里。

  “四区”:即空港生态科技产业功能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和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

  等级结构

  城乡等级结构分为城区、特色镇和一般镇“三级结构”。

  1、城区:按地理区位分为中心城区、相关城区;

  2、特色镇:黄龙溪、太平、合江;

  3、一般镇:金桥、新兴、白沙、三星;

  中心城区建设指导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港、一城、四区”的功能结构。

  ·依托双流国际机场,建设服务城市总部商务办公等城市中心级设施;

  ·提升城市能级,承接中心城功能转移,建设为市域配套的公共功能区;

  ·确立卫星城公共配套设施等级,按照城市—片区—产城单元—社区四级进行配套;

  ·延续天府新区规划理念,结合行政边界、分期建设等因素划分产城单元,配建公共中心,实现10分钟公共服务圈。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双流县按照城区、镇乡、农村分类分级构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在成都市的总体格局框架下构建双流县中心城区公共中心,形成“城市——片区——产城单元——社区”四级节点网络式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2、特色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按照相邻镇共享、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配置。配套标准按照“1+28”。主要配套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网络设施、标准化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卫生院、标准化体育设施等。

  3、一般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按照相邻镇共享、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配置。配套标准按照“1+27”。主要配套职业技能培训点、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农业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活动站)等。

  4、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设施以“1+23”的标准为基础,结合社区街道和公共活动空间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与相邻区域内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实现共享(以覆盖半径1.5公里或步行时间15分钟为标准)。

  县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航空

  (1)双流国际机场

  现状拥有双流国际机场,现已开通国内航线184条,国际航线15条,现已建成第二跑道并正在建设新航站楼,双流国际机场飞行区指标为4F级,已经被国家民航总局确定为中枢机场。

  2.高快速交通

  (2)高快速交通结构

  规划形成“七高十二快”的高快速路网。

  七高:绕城高速、第二绕城高速、机场高速、机场第二高速、成雅高速、成自泸高速与成简高速;

  十二快:成温邛快速路、成新蒲快速路、双楠大道、环机场快速路、双华路、大件路、牧华路(成环快速)、元华路、正公路、红星路快速路、三岔湖快速路与新邛雅快速路东延线。

  3、铁路

  (1)铁路站点布局

  结合高铁走廊在天府中心区域布局建设一座国家铁路枢纽站——“天府新客站”,与成都市的其他铁路枢纽一起总体按照“内客外货”进行铁路客货运组织。

  (2)铁路交通网

  北向通道:以成西客专(接成绵乐城际铁路)、宝成、达成、成兰、兰渝、川青铁路等连接陕西、甘肃、青海。

  东向通道:以成渝高铁、达成(成遂渝)铁路、成渝铁路等连接重庆。

  南向通道:以成贵客专、成昆、成渝—内昆铁路等连接贵州、云南。

  西向通道:以川藏铁路连接西藏的。

  (3)新建铁路线

  成西客专:经成都东站,终点设于天府新客站。

  成贵客专、成资泸城际、成乐绵城际:经天府新客站终到成都东站。

  东西向新增渝雅联络线:成渝客专资阳站-天府新客站-新津站-雅安(通向拉萨);近期连通重庆、雅安,远期向东西方向上延伸,通达拉萨和国家中东部地区。

  货运外绕线:成都市规划的新货车外绕线(在双流县范围外),现有货运外绕线承担客运功能,成为成渝客专和成绵乐客专之间的联络线。

  4、轨道

  对接全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形成以地铁贯通,有轨补充的“19+10+6”轨道交通线网布局。


(轨道交通规划图)

  5、水运

  积极发展区域的水上旅游航线,改造岷江航道,在华阳、正兴、黄龙溪建设旅游小码头。

  6、交通枢纽

  (1)公路枢纽站点布局

  双流县共规划5座长途客运站,分别为东升客运站,九江客运站,空港客运站,黄甲客运站,永安客运站,其中东升客运站为迁建,其余均为新建。

  7、货运与物流系统

  双流的货运与物流交通主要以“空、路”联运为主。

  “空”:即航空运输,依托双流国际机场,建设航空物流园区。

  “路”:即公路运输,依托双流城市干道为主,形成东西向与南北向的货运物流通道;依托成温邛快速路—成新蒲快速路形成过境的货运物流通道。

  形成双流县物流系统的“一园区两中心”规划布局。

  “一园区两中心”包括:航空物流园区、双流物流中心及南部物流中心。


(道路交通规划图)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总体保护体系

  双流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包括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方面,其中:

  (1)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自然环境、历史城镇、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三普文物点和历史建筑;(2)文化内涵包括:古蜀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工商文化、民俗文化;

  (3)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游艺、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间民俗、民间歌谣、特色地名、餐饮老字号。

  2、空间保护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一轴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核”:指黄龙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两轴”:沿锦江和龙泉山形成一条历史资源分布轴;

  “多片”:指多处历史文化片区、历史地段和文化开敞空间。

  3、总体保护要求

  保护龙泉山脉自然环境。

  保护5条水系、114处林盘和49处古树名木等成都平原特色文化景观。

  严格保护黄龙溪古镇,15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文物保护点等进行规划控制。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中心城区人口及用地规模

  双流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远期(2020年)为274万人,用地规模远期为277平方公里,其中双流县城规划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双流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远景展望(2030年)为418万人,用地规模为418平方公里;

  (二)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双流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方向确定为:东扩、南延、北优、西拓

  (三)用地布局规划原则及策略

  1、规划原则

  交通导向发展原则;产成一体发展原则;滨水敞绿控制原则;公共权益保障原则。

  2、用地布局策略

  (1)强化中心:加强城市现代物流、商务会展、职业教育、科技研发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建设,强化城市中心职能。

  (2)建设新区:高水平建设城市新区,完善城市区域功能,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优先进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新区尽快形成规模。

  (3)配套布局:根据产城单元的配套原则,重点优化城区工业用地和产业用地布局,实现在产城单元内职住平衡,在产城一体单元内实现就业和居住的相对平衡,原则上达到单元内60%以上的就业人口(含带眷)在单元内部居住。

  (4)理顺交通:重点城市道路交通结构问题,结合快速交通和轨道交通实现道路的等级划分和功能划分明确,加密次干道和支路路网,从结构上改善交通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纵畅横通。

  (5)提升品质:加强山、水、城、绿之间的有效联系,加快推进东升老城区的环境整治,改善城市总体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6)弹性发展:充分考虑城市长远发展需要,在空间结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生态保护等方面保持可生长性,构建城市弹性发展空间。


(城乡用地布局规划图)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03 16:04 最后登录:2025-04-03 16: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